草根民主論壇

仇恨源於争夺,幸福起於分享,公正是秩序的基础。 人类文明的进步来源於对公正的追求。

Name:
Location: Canada

Sunday, July 16, 2006

以超越者联盟突破精英联盟18

今日领袖的劣势和优势——文革启示三 (第五章第三节)

毛在文革中的时进时退、左右调整,其实也反映了他既想超越官僚集团、又离不开官僚集团的两难。不过他的政治强人身份,这时倒显示出作用。他在超越时能联手民众摧毁官僚集团,而在需要恢复秩序时又能重建官僚集团。不管文革落到如何乱局,他都有把握力挽狂澜,即使在官僚集团全面瘫痪的权力真空中,也能让社会保持基本服从。毛能做到这一点,筹码就是民众对他的“个人迷信”——这是他作为政治强人的根基所在。从这个角度,毛对“个人迷信”的培育,鼓励对他的造神,与其说是出于爱好,不如说是在锻造立于不败的看家手段。

今日中国已无培育个人迷信的土壤,毛式强人也不会再现。既然没有强人无法收拾乱局,就必须保证不能再出现文革那种“天下大乱”。这应该作为文革的另一个启示。也就是说,今天即使能用毛联手民众的方式摧毁官僚集团,政权的超越者也不能那样做,原因就是谁也收拾不了那种乱。而今天的乱所带来的灾难,将会远远超出文革。因此,今天的政权超越者与民众联手,只能是为了“立”,从“立”着手,以“立”而“破”,以循序渐进的“立”逐步取代官僚集团,而不是一下子将其破掉,才能防止出现导致乱局的权力真空,在转型过程中保持秩序和稳定。

有人对此会质疑,官僚集团难道能坐以待毙,等着被取而代之吗?毛泽东之所以必须摧毁官僚集团,正是因为官僚集团不打倒,文革就不能发动起来。今天的官僚集团除了会像当年一样“镇压群众运动”,对试图像毛那样跨越官僚集团联手民众的政权领袖,也有能力进行罢免。在文革中吃了大亏的官僚集团在毛死后的三十年,已经用程序化和制度化大大加强了对领袖的制约,不会允许再出现能超越官僚集团的政治强人。别看今日的政权领袖在其他方面一言九鼎,若是涉及到官僚集团的根本利益和整体安全,受到的制约与毛不可同日而语,决不再能随心所欲,甚至可以被“开会拿下”。

的确,官僚集团对领袖建立了更强的制约,但那只能使政权超越者更无其他选择,唯有使用毛的手段——跨过官僚集团与民众直接联手,才能实现超越。官僚集团固然对此不会坐视,然而文革经验已经证明,只要真正给了民众政治权利,让民众“自己解放自己”,与官僚集团形成以多制少的关系,官僚集团根本不是对手。不错,今天的官僚集团有能力罢免政权超越者,但那存在一个从集结力量到启动程序的时间差。以今天的技术手段,那个时间差已足够政权超越者完成与民众的沟通,把“立新”方法交给民众,授予他们不服从官僚集团的合法性。当年为了做到这一点,毛在1966年要把1300万红卫兵调到北京接见,动作之大、成本之高难以估量。而今天利用普及全国的电视网络,政权超越者可以在官僚集团无知觉的情况下,瞬间就能面对数亿民众。这种优势是毛当年没有的。

不过,既然不能摧毁官僚集团,政权超越者与民众的联手的时间就不会太长,随后将被动员起来的官僚集团罢免。这就要求政权超越者发动民众进行的“立新”具备自我复制和自动扩展的能力,一经启动,其后完全可以由自发的内力驱动和运转,直到整个社会完成转型都无需再有外力推动。那样的转型要求政权超越者提供的只是“第一推动”,随后即使政权超越者被罢免,官僚集团也无法再阻止“立新”继续。“立新”一旦遍地开花,所有的镇压都将是杯水车薪,徒劳无功。

那时,政权的超越者虽然被罢免,但既然是任期制,迟早都会下台,也损失不了多少。少当几天官,却能成为改变历史的人物,也是很划算的交换。何况只要转型成功,以其所做的贡献,谁敢说不会再有另一番前途呢?

(待续)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