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民主論壇

仇恨源於争夺,幸福起於分享,公正是秩序的基础。 人类文明的进步来源於对公正的追求。

Name:
Location: Canada

Sunday, April 19, 2009

中国经济或在5至8年后面临更大危机

作者:文欣参谋长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http://www.wyzxsx.com

3月份新增贷款规模创历史最高纪录。在信贷投放保持高速增长的背后,人们更关心的问题是天量信贷资金流向了何处,股市还是实体经济?
  有不少专家认为,不排除部分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可能性。针对此问题,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近日表示,目前银监会还没有发现有资金流入股市,一季度猛增的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还是不小的。
  部分资金未进入实体经济。央行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89万亿元,同比多增1.61万亿元。一季度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4.58万亿元,同比多增3.3万亿元,接近去年全年新增4.9万亿元的规模。政府提出的全年新增贷款的目标为5万亿元以上。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表示,应该看到目前信贷的超常增长具备一定的合理性。不过,这么大规模的超常增长也不是没有问题,可能有一部分资金没有进入实体经济。
我们且不说流入虚拟经济体的贷款,单是在实体经济中的贷款,这么大规模的行动其风险性是非常高的。在国际市场没有好转的情况下(国际市场要复苏起码的8年左右),信贷所产生的产品产出只能靠国内需求来消耗。
内部需求一个最重要的来源是国民收入,但比照中国经济发展轨迹,我国居民收入一直在经济GDP增长的下方徘徊,今年更有可能低于7%的增长率。而在我国现行分配体系下,收入增长中的80又集中到了20%的人手中,但是这20%的人的消费支出是有限度的,这就造成表面看来国民收入在增长,但消费却没有增长的中国特色。另外在信贷扩大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又会进一步加剧,转嫁到居民收入层面是实际收入在萎缩而不是增长。如此,往复循环的后果是在若干年后企业产品无处可销售,企业没有销售意味着不在盈利或者严重亏损,那么前期银行的贷款是没有办法还的,前景只有一个,那就是企业申请破产保护,银行贷款成为黑帐,无法回收,即实体经济的崩溃最终导致银行系统的回收瘫痪,银行破产在所难免,那时,才是真正的中国经济危机。
另外,金融危机第二波之说一直在坊间流传,由于中行副行长朱民的认可,此说近日得到不少呼应。
  朱民撰文表示,各国政府的救市政策并未真正缓解次贷问题引发的本轮全球金融危机,预计中期内国际金融市场还将持续动荡,由实体经济衰退带来的工业贷款、个人信用贷款违约率上升,可能引发第二波的金融危机。
  此说有两个错误。金融危机在延续,其核心区域已经转到实体经济,而非金融机构。虽然金融机构面临信贷违约率上升等风险,但有两大因素可以对冲这一风险:首先,工业贷款与个人信用贷款没有进行疯狂的资产证券化,泡沫与房贷相比,是大巫见小巫;其次,奥巴马可以将剩余的救助资金,直接转向企业与消费者,以印钞隐性豁免债权的方式,直接修补企业与消费者的资产负债表。预计美国政府将购买MBS(抵押支持证券),成为最大的做市商。
  美国大印钞票,意味着其他国家只能与美国同进退,由于中国在金融危机时与美国的汇率联系更加密切,中国也进入印钞行列,自己关起门来进行紧缩毫无意义。所谓预算平衡这些事,已经被各国的财政部和央行扔进了历史的增产增值堆,只有欧盟稍微克制一些,但鉴于欧洲已经丧失了经济火车头的作用,他们的克制无关世界宏观经济大局。
  还会有金融机构破产,还会有大批的分拆与兼并现象,但金融危机最凶险的阶段已经过去。
  这并不等于金融危机好转,而意味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需求不足与产能过剩的矛盾会更加突出。直升机撒钱可以修补负债表,拉动不了需求,解决不了实体经济危机。在渡过金融危机的凶险期之后,我们将面对更加疲软的实体经济。
所以,信贷猛增只是将危机延后,更有可能加重危机,形成恶性循环,唯一的出路,在于居民收入的增加,从源头解决消费需求,而居民收入要真正增加,必然触及我国现行严重不平衡的分配体系,触及既得利益者的深层利益,没有大魄力和大压力是不可能成型的。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