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民主論壇

仇恨源於争夺,幸福起於分享,公正是秩序的基础。 人类文明的进步来源於对公正的追求。

Name:
Location: Canada

Sunday, April 19, 2009

杂交水稻是怎样培育成功的

作者:人民日报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http://www.wyzxsx.com

杂交水稻是怎样培育成功的《人民日报》 1976-12-17
  (……)  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征途  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是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的。在短短几年内培育成功,并迅速应用于生产。这项科研新成果,为大幅度地提高我国水稻产量开辟了新的途径,并且大大地丰富了我国育种科学理论和实践,将对我国农业科学研究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九六四年,湖南省黔阳农校教师袁隆平和学生李必湖等,从革命的迫切需要出发,根据玉米、高粱利用杂种优势的经验,提出了进行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但是,问题一提出,就在农业科技界引起了争论。不少人主张积极试验,在水稻生产上闯出一条新路。有的人却搬出洋人的遗传学,引“经”据“典”,说什么“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杂交没有优势,提出这个课题是对遗传学的无知,即使搞成了杂交种子,在生产上也没有利用价值”,“国外从五十年代起就进行研究,至今也没有得到应用”,等等。总之一句话,  “此路不通”。袁隆平等人没有被“权威”的理论吓倒。他们向毛主席著作求教,学习了《实践论》、《矛盾论》。根据对立统一规律,他们认识到,杂种优势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为什么水稻要例外呢?他们在实践中发现,用人工杂交得到的水稻杂种第一代已经显示了优势现象,说明利用水稻杂种优势夺高产是有可能的。但是,由于杂种优势只有杂种第一代表现最明显,要利用杂种优势提高产量,就必须年年培养大量第一代杂交种子。而水稻是雌雄同花,自交结实,不能象玉米那样依靠人工去雄杂交的方法产生大量杂交种子,这就给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带来极大的困难。  “外国有的,我们要有,外国没有的,我们也要有。”袁隆平等人进一步学习毛主席著作,为攀登这座科研高峰,勇敢地迎着困难前进。突破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关键,在于培育雄性不育系。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他们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决定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南方的六月,天热日烈,但也正是水稻抽穗扬花时节。为了寻找雄性不育植株,他们连续几天头顶骄阳,脚踩烂泥,蹲在稻田里,一株一株地观察研究。为了扩大研究范围,他们南跑广东,西去云南和广西,奔波不息。他们同兄弟省、区的农业科技人员合作,向野生稻领域进军。  南海的台风曾经吹倒了他们试验田里的秧苗,一些思想保守的人吹来了一阵阵冷嘲热讽,阶级敌人也跳出来毁坏了他们的试验材料。但是,困难吓不倒这些育种工作者,有毛泽东思想照亮征途,斗争使他们越来越坚强。这年,袁隆平经过连续七天的观察,终于在大田里找到了雄性不育植株,并进行了观察试验,使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闯出了可喜的一步。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不少省、区的大批育种工作者和广大贫下中农相结合,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依靠自己的力量,利用我国丰富的水稻资源,收集了数千个水稻品种和材料,配置了千万个组合,进行了数以万计的杂交试验。一九七○年,又一个突破口打开了:李必湖在我国南方发现了野生稻雄性不育植株。一九七一年,湖南、江西、广西、广东、新疆、福建等省、自治区的育种工作者,利用野生稻材料进行了大量的杂交试验。一九七二年和一九七三年,江西、湖南、广西先后育成了水稻雄性不育系、相应的保持系和强优恢复系,宣告我国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取得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重大成果。  社会主义大协作好  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从一九七○年开始大“上马”,到一九七三年就实现三系配套,这个进程是相当快的。为什么这样快?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党的领导下,开展社会主义大协作的结果,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杂交水稻研究这个新事物一出现,就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华国锋同志的重视,给予正确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一九七○年,在党的领导下,许多地区就开始协作研究杂交水稻。一九七二年,又列为全国重点科研项目,组织了全国大协作。十九个省、市、自治区成立了干部、群众、科技人员三结合的科研协作组,设立了研究点。同样,各有关省、市、自治区根据自己的特点,分别组织本地农业科研部门、大专院校、国营农场和社队开展协作。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攻克杂交水稻的大协作网。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研究成果和育种材料,很快就成为大家的共同财富。一个育种材料发现后,经过多方观察,反复分析、鉴定,很快就能摸清其特点,确定其价值。一个新的课题出现后,四面八方,一齐动手,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试验,很快就能突破。许多农业科研机关、大专院校的专业力量,分担了杂交水稻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他们同育种工作者和社员群众密切配合,对水稻三系和一些杂交组合材料,进行了细胞学、遗传学、生理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  广大育种工作者和社员群众,充分利用我国辽阔的土地,各种不同类型的气候条件,繁育杂交水稻,变一年只能繁育一代为两年种七代,一年就做了三年半的工作。有关省、自治区的党组织和社员、干部,从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出发,为兄弟省、自治区的育种人员提供了土质好、灌溉方便、光照充足的试验田和育种基地。并在生产管理、交通运输、生活安排等方面,给予人力、物力的支持和帮助,保证育种工作按季节、按数量顺利完成。原来有些人曾预言:“三系三系,三代人也搞不成。”可是,不是三代,而是三年就三系配套了。  群众运动威力无穷  毛主席指出:“什么工作都要搞群众运动,没有群众运动是不行的。”我国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并很快在生产上应用,是在党的领导下,大搞群众运动的结果。  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过程,是个大规模的群众性科学实验运动。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有关部门坚持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以农科所、良种场、农业院校为基地,以贫下中农为主力军,组织起浩浩荡荡的科技队伍,广泛开展了杂交水稻的科学实验活动。各地通过举办学习班、技术训练班、座谈会等形式,发动群众,培训骨干,把技术交给群众,又及时总结交流群众中创造的好经验、新技术。各科研部门实行专业队伍与群众队伍密切结合,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密切结合,依靠群众,开门办科研,把研究、试验、示范、推广,环环紧扣,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不但使以贫下中农为主体的农业科技队伍迅速成长壮大,又推动科研工作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发展。一九七三年,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后,一九七四年立即进行杂种优势鉴定,一九七五年就试种五千六百多亩,一九七六年全国示范推广面积就达到二百零八万八千三百多亩,开始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了。  有人曾预言:杂交水稻的制种关肯定过不了,即使杂种优势再强,也不可能在生产上应用。但是,广大群众遵照毛主席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教导,经过反复的试验,终于突破了制种关,创造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制种技术和体系。最初,制种田每亩只产十多斤,现在已提高到大面积亩产四十到五十斤的水平,最高亩产达到三百五十斤。广大群众在实践中还创造了培育多蘖壮秧、合理密植、合理施肥、提高结实率等栽培技术,使杂交水稻充分发挥优势,提高产量。现在,不少地方创造出小面积一季亩产一千三四百斤甚至一千五六百斤的高产量。  目前,一个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的群众运动正在有关省、自治区兴起,将为我国的粮食增产作出贡献。  新华社记者(本报有删节)
评论人
评论内容
评论时间
打分
heqianting8612
1949~1976年的文献资料,基本可信;1976年~1978年的文献资料,除了有关四人帮的东西不可信外,其它东西基本可信;1978年后的文献资料,基本不可信。
2009-4-19 20:37:35
3分
冰山雪莲
说到底,也就是历史究竟是人民创造的,还是英雄创造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而不英雄某个人创造的。毛主席是个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毛主席对党对军队对共和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可是毛主席从来都认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而不是某个英雄创造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可惜,在毛主席逝世后,某些人就否定了毛主席的人民史观。认为天下是老子打下来的,忘记了千千万万的先烈。结果走向人民的反面。
2009-4-19 19:32:20
3分
乌有之乡民
【标题】= 农民小麦育种家——龚文生 【作者】= 【日期】= 1973.06.24 【版次】= 2 【版名】= 【专栏】= 【正文】= 农民小麦育种家——龚文生 (1973.06.24)
农民小麦育种家——龚文生 在麦浪滚滚的五月里,很多人怀着赞赏的心情来到河南内乡县湍河岸边观看一块奇异如画的麦田:整个麦田象是一块色泽各异的黄绿色大绒毯,粗看都是小麦,细看千姿万态!这就是农民育种家龚文生同志的小麦育种试验田。龚文生同志和他的助手,在这十亩大的地块里,划成一千三百多块的长方形,进行着各种不同的小麦良种的培育工作。 育种入迷 每当小麦成熟的季节,伏牛山脚下的麦田里,经常有一个头戴草帽、身穿白褂的农民。他身上挂着许多小白布袋,当他发现一些好的麦穗的时候,就如获至宝,耐心地向农民询问这种小麦的名字、来源、特性等等。人们也常常热情地送麦穗给他。 龚文生同志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解放前给地主种地时,就对选育良种发生兴趣,但这种愿望难得实现。解放后,蕴藏在他内心里的革命热情点燃起来了。他下定决心: “一定要培育出小麦良种来!”他把妻子新织的土布做成了一个一个的小布袋,在全县各地选种。他把一穗一穗收集来的小麦品种一粒一粒地精心培育。他向农业技术干部学习小麦杂交的知识,向广大农民群众学习实践经验。经过了几年艰苦的劳动,他以“南大二四一九”作母本,“白火麦”、“白玉皮”等作父本,培育成功“内乡五号”等良种。 老龚培育良种达到入迷的程度。去年五月的一天,农业科学研究所小蒋同志从麦田里回来说:“刚才发现有一个麦壳里长着两个麦籽。”老龚立即说:“真的吗?我看看!”小蒋说:“我剥开看看就丢到地上了。”老龚当即说:“走!咱们赶紧去找回来。”小蒋说:“那么大的麦田哪里找?”老龚坚定地说:“顺着你走过的地方去找。”于是,他们两个就在麦田里,从地这头走到地那头,从上午一直找到下午,才在一块麦地找到了。 六十二岁的龚文生同志怀着为革命创高产的雄心壮志,二十多年来坚持不懈地精心培育小麦良种。他培育的“内乡五号”、“内乡十九号”、“内乡三十六号”等小麦良种,已经在全国许多省、市、区推广。最近几年来,他发扬继续革命的精神,又培育“内乡一七一号”和“内乡一○三号”优良品种。 有所前进 龚文生经常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要使小麦大面积增产,育种究竟要向什么方向努力?有的良种在水肥充足的地方能高产,但有些地方还不具备这些条件,推广什么良种好呢?他从全县想到全省,从豫西的丘岭薄地想到豫东的平原沙土,决心要创造出一个适合于薄地生长的新品种来。 经过研究,龚文生同志决定用“北京三○一号”作母本,用“内乡五号”作父本进行杂交试验。“北京三○一号”扬花时,他马上就把麦穗去了雄,套上玻璃纸袋准备进行杂交,可是一算,它比“内乡五号”的扬花时间晚了十七天。怎么办?龚文生跑遍了附近大队的麦田,也找不到“内乡五号”的雄花,他一夜没睡好觉,第二天又到其它地方去找,终于发现了几棵被踏折的“内乡五号”小麦正在扬花,他立即采来雄花进行了杂交。可是因为当时天气已经炎热,杂交的四个麦穗六十四粒籽,仅成功了三个麦籽。当年秋天种上这三粒种籽,第二年就长出了比较理想的麦粒。龚文生和他的助手,跋山涉水,把这些种籽送到丘岭瘠薄地区,和那里的社员一起进行试验。到一九七○年,初步试验成功,取名“内乡一七一号”。去年试种,充分显示了它的耐瘠薄的性能。龚文生亲自在岗坡薄地上种了十五亩,平均亩产四百二十四斤。余关公社桑庄生产队是全县有名的“薄断筋”岗坡地,试种四亩,亩产达三百二十七斤,比一般小麦产量提高百分之四十以上。去年推广到一千七百多亩。今年种的也很好。人们给它起名叫“薄地犟”。 满腔热情育新苗 龚文生同志长期以来为革命“育种”,同时也不断培育着育种接班人。他所在的内乡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不光是育种的场地,而且是育人的学校。在龚文生同志的精心培育下,一代青年育种人正在茁壮成长。南阳地区各县先后选派青年人来进行专门的育种培训。龚文生同志还常常深入到本县最边远的社队去传育种技术,还注意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使青年一代成为又红又专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社旗县官寺大队青年王运章同志在内乡育种学校学习以后,六年多来搞了十几个杂交组合,培育出了三、四个小麦优良品种,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 本报通讯员 --------------------------------------------------------------------------------
2009-4-19 19:16:29
3分
05txlr
该文与当时大力宣传华有关,如果袁不是在湖南,或华未在湖南任过职,过问过此事,文章就不会这么写。用此文来肯定袁,没有说服力。
2009-4-19 16:46:34
3分
格子
人民公社时期,每个公社都有一个机构“植保站”这个站有双重领导,县农业局和公社。请问一问七十年代初在植保站工作过的人(水稻产区),哪一个没有为杂交水稻出过力?据我所知,那时每个公社一定要种植一定比例的杂交水稻,逐年增加。植保站的农业科技人员要做详细的报告,汇总到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那时不兴提个人)。袁隆平成为中国首富我也没意见,可是你是不是该分给那些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和那些农村科技人员点儿?
2009-4-19 14:48:46
5分
张书林
自私自利的年代谁想为人民服务的问题?这个时代的新“袁隆平”们,有的去了美国,有的为别人的网上送点“熊猫烧香”什么的网络病毒,还有的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直接用来实施智能犯罪!我们有的是钱,可以市场换技术,也可以造不如买!
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这个道理就像没有水就不能养鱼一样简单。
2009-4-19 13:44:23
3分
chexingzhoudao
杂交水稻的成功,首先要归功于社会主义制度,归功于全国一盘棋的大合作,归功于毛主席的知识分子政策。
2009-4-19 13:32:01
5分
乐思
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袁隆平有贡献,李必湖有贡献,广大的科技工作者有贡献。这是毛泽东思想指导的群众运动的伟大结果,是社会主义大协作的丰硕成果。这绝不是某个个人的功劳。
2009-4-19 13:27:20
3分
chinabbs
76年后的文章 都不可信
2009-4-19 13:17:38
3分
山野老叟
重新发表此文很有意义.经过三十年的胡说八道,还原事情的真相都要费很大力气.
2009-4-19 13:08:15
3分
查看评论详细内容及更多评论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