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一個``騙局”
作者:嚴家祺
閉塞的村寨民風淳樸一個閉塞的、只有數十、數百人的村寨,人們世世代代居住在那里,與臨近村寨的交往十分有限。這樣的村寨,民風淳樸,少有欺騙。由于同一村寨都互相認識,“抬頭不見低頭見”,如果有一人欺騙了他人,這個人就會失去人們對他的信任。要恢復信任,這個人要作很大努力。 在大城市,每一個人認識的人十分有限。如果城市中的人口流動性高,就是在一個小社區,也難維持村寨的淳樸民風。在紐約,往往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一家集資公司開辦了幾年,當它經營得有聲有色、集得了大量資金後,突然有一天,這家公司的老板失蹤了。紐約曼哈頓高樓林立,雷曼兄弟投資銀行、美林公司曾在這里,全世界最大的保險業巨頭——美國國際集團(AIG)也在這里。一家家投資銀行的破產、保險公司的倒閉,在本質上與一家小小的集資公司的垮臺大同小異。金融風暴是一連串大騙局形成的動物個體之間、人類和動物之間都能建立信任關系,而唯有人類才能在群體之間建立、發展“信任體系”。家庭、社團、企業、國家都是“信任體系”。金融市場的關鍵在于信任。 美國波爾大學教授鄭竹園說,金融風暴是一連串大騙局形成的。經濟學專家認為,這次金融風暴的源頭在房地產投機,營建商、房貸公司只顧賺錢,不管買主是否負擔得起;銀行將房貸債券打包,轉賣給房利美、房地美和投資銀行,這些公司和投資銀行再將這些貸款賣給只顧賣數以千萬計的投資人。 現代市場經濟充斥騙局。所有騙局都是“騙子”與“受騙人”共同造成的成果。在現代社會中,投資人數以千萬計,投資銀行或證券公司使借款人與債權人之間產生許許多多中間環節,借款人還不起錢時,債權人根本不知道是誰借的錢。投資銀行還創造許多復雜的金融衍生產品。這些投資銀行或證券公司往往是用復雜的管理機構、規章、程序、報表來迷惑數以千萬計的投資人,以取得投資人的信任,而在投資銀行或證券公司不斷擴張、發展的過程中,投資銀行或證券公司中的高層人士,通過各種合法的和非法的、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方法攫取巨大利益。那位把美國雷曼兄弟投資銀行搞垮的、長期任職的首席執行長理查•富爾德(Richard Fuld)在過去幾年中,他共得到5億美元的紅利和報酬,僅去年他就賺了4500萬美元。美林公司的首席執行長歐尼爾(E.Stanley O’Neal)去年拿到1億6100萬美元年薪。一些人還會利用金融系統的漏洞,進行欺詐。據《紐約郵報》10月4日報道,一個俄羅斯移民家庭利用銀行的次貸漏洞,近幾年共騙到2億美元的貸款。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認為,当前的这场堪比1929年华尔街大崩盘的新金融危机, (圖1)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 是一种金融机构不诚实加上决策者无能的模式结出的恶果。银行方面相互间在贷款和资产上投下了巨大的赌注。而所设计的各种复杂的交易,只是为了转移风险,以及掩盖资产价值的下跌。投資銀行或證券公司的倒閉,是投資銀行或證券公司歷經數十年建立的“信任體系”的崩潰。所以,在缺乏政府有效監管的情況下,投資銀行或證券公司中層出不窮的“金融欺騙”是現代社會對大多數投資者財產的一種掠奪方式。
“一只看不見的手”不足以調節現代市場。實際的市場經濟與“理想市場”(Perfect Market)有一個根本區別,在“理想市場”中,交易是即刻進行的,沒有風險因素。而實際的市場經濟,存在大量的“非即刻交易”,交易的一方作出“單方行動”和在獲得報酬之間,有一個“時滯”(Time Lag),在投入資源後存在著風險。而且,實際的市場經濟中,存在著許多“非經濟交易”,無法訂立一般合同,交易必須建立在信任基礎之上。現代經濟中为了转移风险而形成的各种复杂的交易,包含著一個接一個“時滯”,使人們無法弄清楚風險的大小,也無法弄清楚“信任對象”。所以光憑亞當•斯密的“一只看不見的手”,無法使現代市場經濟長期維持正常秩序,美國今日的金融風暴既是“金融机构不诚实”的產物,也是把實際市場經濟“理想化”、政府對金融市場過少規管的結果。 在今日中國,許許多多食品生產者的商業道德蕩然無存,假冒偽劣的商品,在現代化的商品包裝下,已泛濫成災,三鹿毒奶粉事件就是典型。在數十家國產奶粉廠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中,檢驗出三聚氰胺這種原本用于涂料、皮革加工的有機化學原料,其中,三鹿奶粉最為嚴重。全國數以萬計的嬰幼兒因食用有毒奶而患上了腎結石。在政治領域,假話、大話、空話、套話充斥官場,掩蓋造假司空見慣,說的與做的完全不同,政治上的虛假加劇了商業欺詐。中國的金融欺騙也相當嚴重,在全球金融風暴中,中國的投資者實際上受到了雙重的“金融欺騙”。動物的擬態現象欺騙現象在人類群體中獲得了比任何動物群體中高度的發展﹐“金融欺騙”則是現代社會中高度發展的欺騙。但在動物中﹐可以找到許多帶有欺騙因素的現象。最典型的就是擬態(mimicry)現象﹐即一種生物在形態﹑行為等特徵上模仿另一種生物而從中獲益的生態適應現象。里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一書中談到“擬態”現象時說﹕有的蝴蝶 “為了保護自己而模擬其他味道惡劣的或帶刺的昆蟲的外貌。我們自己也經常受騙﹐以為有黃黑條紋相间的食蚜蠅就是胡蜂。有些蒼蠅在模擬蜜蜂時更惟妙惟肖。肉食動物也會說謊。琵琶魚在海底耐著性子對待﹐將自己隱蔽在週圍環境中﹐唯一觸目的部份是一塊蟲一樣蠕動的肌肉﹐它掛在魚頭上凸出 (图3)琵琶鱼 的一條長長的”釣魚竿”的末端。小魚游近時﹐琵琶魚會在小魚面前抖動它那蟲一樣的釣餌﹐把小魚引到自己隱而不見的嘴巴旁﹐然後大嘴突然張開﹐小魚被囫圇吞下。”不過擬態現象是生物本能的表現﹐它與人類有意的欺騙行為是不同的。但兩者的相同點是﹐都是“偽裝”。那些滑向倒閉的投資銀行或證券公司復雜的管理規章、形形色色復雜的金融衍生產品,在“功能”上與假冒偽劣商品的美觀的包裝、與動物的“擬態現象”是一樣的,而且比動物進了許多步,從無意的﹑本能的、個體的“偽裝”﹐到有意的、通過復雜的社會組織機構來進行“欺騙”和“偽裝”。 人類是一種能改造環境的動物。人類生存的環境,有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社會環境是一種“活環境”。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是人類企圖改造資本主義“活環境”的一次努力。二十世紀蘇聯、東歐、中國“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實踐表明,政府對經濟的“全能主義”控制,不僅扼殺了市場和人的經濟積極性,而且,扼殺了人的自由。當蘇聯解體、中國放棄“計劃經濟”後,“自由放任”成了主宰全球的經濟思想,在中國到處泛濫18、19世紀“老資本主義”弊端的同時,西方世界則卷入空前的金融風暴之中。可以說,今日的世界,除了科學藝術和專門領域外,除了家庭朋友和淳樸的山村社區外,人與人通過信息交流而不能直接接觸的世界,到處都是“騙局”。在這樣的意義上,可以說,“世界是一個騙局”。 所有禮儀都可能是一場騙局與動物相比﹐人的偽裝不僅表現在經濟領域,而且,在政治領域也充斥形形色色的偽裝。經濟領域中充斥騙局,政治領域中,同樣充斥騙局。 專制制度是人類最早發明的“偽裝制度”, 金碧輝煌的宮殿、各種各樣隆重的宮廷禮儀,帝王崇拜,都是為了刻意拉開“帝王”、大臣與民眾之間的距離,營造民眾對專制者的“信任”。就是在今天,豪華的辦公室,也是為了拉開“主人”和“來賓”之間的距離,增加“來賓”對“主人”的信任度而人為地設計出來的。而現代傳媒的發展,又大大拉開了本來平平常常的、但被媒體“焦聚”的“大人物”與民眾之間的距離,使人們形成對這些“大人物”的“假象”。
多年前,我應邀到匈牙利參加一次會議。會議開幕式使我大開眼界。在隆重的歡迎儀式下,會議主持人和一行“貴賓”沿著百米長的紅地毯步入會場。在紅地毯的兩側,站立著兩排中世紀歐洲宮廷身穿華麗服裝的“侍從”。近處還有七、八名騎兵在緩步走動。我仿佛覺得置身于中世紀歐洲的王宮一般。我原以為,如此隆重的開幕式是匈牙利官方機構主辦的。事後,我了解到,歡迎儀式是會議主持人花錢請專門的公司操辦的。這時,我隱約感到,這是一場“善意的騙局”,借此抬高會議主持人在“來賓”心目中的地位。“儀式”的主要功能是為了形成共同注視中心。這也使我想到,就是官方儀式,除了為了形成共同注視中心外,與私人舉辦的儀式一樣,也帶有 “自我顯耀”的因素。“受騙人”都是在利益驅動下自愿受騙人類社會的規范,從家庭、社團到國家、國際組織的規范,不同于自然界的規律,帶有人為的性質。許多規范是長期自然形成的,這些規范適合人性、適合人類群體的特性,即使有人要改變它,經過反復,許多規范還會維持下來。英國思想家邁克爾•歐克肖特(Michael Oakeshott,1901-1990)在談“保守”時說:“保守就是寧要熟悉的東西不要未知的東西,寧要試過的東西不要未試的東西。”然而,人類社會中總是存在著變革的要求,而變革就是人的“有意行為”,就是確立新的“人為規范”。 人類社會中的一切“騙局”,都是“騙子”使“受騙人”相信,他們可能獲得的利益遠遠大于可能的損失,在這樣情況下,“受騙人”把“控制資源”的權利轉讓給“騙子”。“受騙人”都是在利益驅動下自愿受騙。在金融領域,投資人永遠在冒風險,華爾街的企業不過是在賺他們的錢而已。在政治領域中,“騙局”也是這樣的。專制制度用國家權力掩蓋欺騙,就是在民主制度下,仍然無法根絕政客、獵取權力者的欺騙和偽裝。民主的好處是可以通過自由的媒體及時擊穿欺騙和偽裝。與動物不同,人類有復雜的“內心世界”。人能夠掩飾自己內心真實的思想或秘密的願望﹐會戴著假面具出現在他人和人群中。戴著假面具的商人和政客充斥商場和官場﹐他們心懷叵測﹐卻用熱情友好的態度和甜言蜜語使人陶醉﹐而在背後拆臺﹐使人掉人陷阱﹐造成無可挽回的失敗。在權力世界中﹐每個人都設法掩蓋自己的缺點﹑弱點﹐隱藏自己的真實動機﹐卻想各種辦法揭開別人的假面具。由於人的偽裝並非本能﹐而是一種有意行為﹐這是一種費力費心的事﹐時間一久﹐偽裝就會在不經意中暴露出馬腳。
要對“金融貪婪”有效制約動物的偽裝﹑欺騙是本能行為﹐而人類的刻意偽裝﹐刻意欺騙是人類大腦意識高度發展的結果。欺騙﹑偽裝並非沒有积极功能。動物不能有意欺騙﹐動物之間也發展不出承諾﹑契約、風險、信用之類的觀念﹐因而﹐動物社會的結構無需進一步專門化﹑複雜化。商業的發展有賴於一整套商業道德體系﹐假冒偽劣﹑不守承諾﹑缺乏信用是商業發展的腐蝕劑。正由於人類社会中欺騙﹑偽裝的高度發展﹐為了識別欺騙﹑偽裝和防止欺騙﹑偽裝﹐人類社會才发展出信用﹑合同﹑保險﹑金融等複雜的部門。投資銀行或證券公司能在一天內崩潰,說明這些複雜的部門仍然存在著嚴重的欺騙﹑偽裝。專制制度的突然崩潰、軍事政變的突然出現,是政治領域中欺騙、偽裝日積月累的結果。所以,人類社會建立、完善“信任體系”,不僅要靠新聞自由和選舉自由,對權力進行有效的制約,而且,要靠公開的監管制度,對金融系統中金錢貪婪進行有效的制約,這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可以說,正是世界上存在層出不窮的“騙局”,人類社會才愈來愈復雜化。經過2008年金融風暴後的世界,為了對付“騙局”,將會變得更加復雜。(2008-10-7,寫于紐約)
閉塞的村寨民風淳樸一個閉塞的、只有數十、數百人的村寨,人們世世代代居住在那里,與臨近村寨的交往十分有限。這樣的村寨,民風淳樸,少有欺騙。由于同一村寨都互相認識,“抬頭不見低頭見”,如果有一人欺騙了他人,這個人就會失去人們對他的信任。要恢復信任,這個人要作很大努力。 在大城市,每一個人認識的人十分有限。如果城市中的人口流動性高,就是在一個小社區,也難維持村寨的淳樸民風。在紐約,往往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一家集資公司開辦了幾年,當它經營得有聲有色、集得了大量資金後,突然有一天,這家公司的老板失蹤了。紐約曼哈頓高樓林立,雷曼兄弟投資銀行、美林公司曾在這里,全世界最大的保險業巨頭——美國國際集團(AIG)也在這里。一家家投資銀行的破產、保險公司的倒閉,在本質上與一家小小的集資公司的垮臺大同小異。金融風暴是一連串大騙局形成的動物個體之間、人類和動物之間都能建立信任關系,而唯有人類才能在群體之間建立、發展“信任體系”。家庭、社團、企業、國家都是“信任體系”。金融市場的關鍵在于信任。 美國波爾大學教授鄭竹園說,金融風暴是一連串大騙局形成的。經濟學專家認為,這次金融風暴的源頭在房地產投機,營建商、房貸公司只顧賺錢,不管買主是否負擔得起;銀行將房貸債券打包,轉賣給房利美、房地美和投資銀行,這些公司和投資銀行再將這些貸款賣給只顧賣數以千萬計的投資人。 現代市場經濟充斥騙局。所有騙局都是“騙子”與“受騙人”共同造成的成果。在現代社會中,投資人數以千萬計,投資銀行或證券公司使借款人與債權人之間產生許許多多中間環節,借款人還不起錢時,債權人根本不知道是誰借的錢。投資銀行還創造許多復雜的金融衍生產品。這些投資銀行或證券公司往往是用復雜的管理機構、規章、程序、報表來迷惑數以千萬計的投資人,以取得投資人的信任,而在投資銀行或證券公司不斷擴張、發展的過程中,投資銀行或證券公司中的高層人士,通過各種合法的和非法的、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方法攫取巨大利益。那位把美國雷曼兄弟投資銀行搞垮的、長期任職的首席執行長理查•富爾德(Richard Fuld)在過去幾年中,他共得到5億美元的紅利和報酬,僅去年他就賺了4500萬美元。美林公司的首席執行長歐尼爾(E.Stanley O’Neal)去年拿到1億6100萬美元年薪。一些人還會利用金融系統的漏洞,進行欺詐。據《紐約郵報》10月4日報道,一個俄羅斯移民家庭利用銀行的次貸漏洞,近幾年共騙到2億美元的貸款。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認為,当前的这场堪比1929年华尔街大崩盘的新金融危机, (圖1)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 是一种金融机构不诚实加上决策者无能的模式结出的恶果。银行方面相互间在贷款和资产上投下了巨大的赌注。而所设计的各种复杂的交易,只是为了转移风险,以及掩盖资产价值的下跌。投資銀行或證券公司的倒閉,是投資銀行或證券公司歷經數十年建立的“信任體系”的崩潰。所以,在缺乏政府有效監管的情況下,投資銀行或證券公司中層出不窮的“金融欺騙”是現代社會對大多數投資者財產的一種掠奪方式。
“一只看不見的手”不足以調節現代市場。實際的市場經濟與“理想市場”(Perfect Market)有一個根本區別,在“理想市場”中,交易是即刻進行的,沒有風險因素。而實際的市場經濟,存在大量的“非即刻交易”,交易的一方作出“單方行動”和在獲得報酬之間,有一個“時滯”(Time Lag),在投入資源後存在著風險。而且,實際的市場經濟中,存在著許多“非經濟交易”,無法訂立一般合同,交易必須建立在信任基礎之上。現代經濟中为了转移风险而形成的各种复杂的交易,包含著一個接一個“時滯”,使人們無法弄清楚風險的大小,也無法弄清楚“信任對象”。所以光憑亞當•斯密的“一只看不見的手”,無法使現代市場經濟長期維持正常秩序,美國今日的金融風暴既是“金融机构不诚实”的產物,也是把實際市場經濟“理想化”、政府對金融市場過少規管的結果。 在今日中國,許許多多食品生產者的商業道德蕩然無存,假冒偽劣的商品,在現代化的商品包裝下,已泛濫成災,三鹿毒奶粉事件就是典型。在數十家國產奶粉廠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中,檢驗出三聚氰胺這種原本用于涂料、皮革加工的有機化學原料,其中,三鹿奶粉最為嚴重。全國數以萬計的嬰幼兒因食用有毒奶而患上了腎結石。在政治領域,假話、大話、空話、套話充斥官場,掩蓋造假司空見慣,說的與做的完全不同,政治上的虛假加劇了商業欺詐。中國的金融欺騙也相當嚴重,在全球金融風暴中,中國的投資者實際上受到了雙重的“金融欺騙”。動物的擬態現象欺騙現象在人類群體中獲得了比任何動物群體中高度的發展﹐“金融欺騙”則是現代社會中高度發展的欺騙。但在動物中﹐可以找到許多帶有欺騙因素的現象。最典型的就是擬態(mimicry)現象﹐即一種生物在形態﹑行為等特徵上模仿另一種生物而從中獲益的生態適應現象。里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一書中談到“擬態”現象時說﹕有的蝴蝶 “為了保護自己而模擬其他味道惡劣的或帶刺的昆蟲的外貌。我們自己也經常受騙﹐以為有黃黑條紋相间的食蚜蠅就是胡蜂。有些蒼蠅在模擬蜜蜂時更惟妙惟肖。肉食動物也會說謊。琵琶魚在海底耐著性子對待﹐將自己隱蔽在週圍環境中﹐唯一觸目的部份是一塊蟲一樣蠕動的肌肉﹐它掛在魚頭上凸出 (图3)琵琶鱼 的一條長長的”釣魚竿”的末端。小魚游近時﹐琵琶魚會在小魚面前抖動它那蟲一樣的釣餌﹐把小魚引到自己隱而不見的嘴巴旁﹐然後大嘴突然張開﹐小魚被囫圇吞下。”不過擬態現象是生物本能的表現﹐它與人類有意的欺騙行為是不同的。但兩者的相同點是﹐都是“偽裝”。那些滑向倒閉的投資銀行或證券公司復雜的管理規章、形形色色復雜的金融衍生產品,在“功能”上與假冒偽劣商品的美觀的包裝、與動物的“擬態現象”是一樣的,而且比動物進了許多步,從無意的﹑本能的、個體的“偽裝”﹐到有意的、通過復雜的社會組織機構來進行“欺騙”和“偽裝”。 人類是一種能改造環境的動物。人類生存的環境,有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社會環境是一種“活環境”。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是人類企圖改造資本主義“活環境”的一次努力。二十世紀蘇聯、東歐、中國“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實踐表明,政府對經濟的“全能主義”控制,不僅扼殺了市場和人的經濟積極性,而且,扼殺了人的自由。當蘇聯解體、中國放棄“計劃經濟”後,“自由放任”成了主宰全球的經濟思想,在中國到處泛濫18、19世紀“老資本主義”弊端的同時,西方世界則卷入空前的金融風暴之中。可以說,今日的世界,除了科學藝術和專門領域外,除了家庭朋友和淳樸的山村社區外,人與人通過信息交流而不能直接接觸的世界,到處都是“騙局”。在這樣的意義上,可以說,“世界是一個騙局”。 所有禮儀都可能是一場騙局與動物相比﹐人的偽裝不僅表現在經濟領域,而且,在政治領域也充斥形形色色的偽裝。經濟領域中充斥騙局,政治領域中,同樣充斥騙局。 專制制度是人類最早發明的“偽裝制度”, 金碧輝煌的宮殿、各種各樣隆重的宮廷禮儀,帝王崇拜,都是為了刻意拉開“帝王”、大臣與民眾之間的距離,營造民眾對專制者的“信任”。就是在今天,豪華的辦公室,也是為了拉開“主人”和“來賓”之間的距離,增加“來賓”對“主人”的信任度而人為地設計出來的。而現代傳媒的發展,又大大拉開了本來平平常常的、但被媒體“焦聚”的“大人物”與民眾之間的距離,使人們形成對這些“大人物”的“假象”。
多年前,我應邀到匈牙利參加一次會議。會議開幕式使我大開眼界。在隆重的歡迎儀式下,會議主持人和一行“貴賓”沿著百米長的紅地毯步入會場。在紅地毯的兩側,站立著兩排中世紀歐洲宮廷身穿華麗服裝的“侍從”。近處還有七、八名騎兵在緩步走動。我仿佛覺得置身于中世紀歐洲的王宮一般。我原以為,如此隆重的開幕式是匈牙利官方機構主辦的。事後,我了解到,歡迎儀式是會議主持人花錢請專門的公司操辦的。這時,我隱約感到,這是一場“善意的騙局”,借此抬高會議主持人在“來賓”心目中的地位。“儀式”的主要功能是為了形成共同注視中心。這也使我想到,就是官方儀式,除了為了形成共同注視中心外,與私人舉辦的儀式一樣,也帶有 “自我顯耀”的因素。“受騙人”都是在利益驅動下自愿受騙人類社會的規范,從家庭、社團到國家、國際組織的規范,不同于自然界的規律,帶有人為的性質。許多規范是長期自然形成的,這些規范適合人性、適合人類群體的特性,即使有人要改變它,經過反復,許多規范還會維持下來。英國思想家邁克爾•歐克肖特(Michael Oakeshott,1901-1990)在談“保守”時說:“保守就是寧要熟悉的東西不要未知的東西,寧要試過的東西不要未試的東西。”然而,人類社會中總是存在著變革的要求,而變革就是人的“有意行為”,就是確立新的“人為規范”。 人類社會中的一切“騙局”,都是“騙子”使“受騙人”相信,他們可能獲得的利益遠遠大于可能的損失,在這樣情況下,“受騙人”把“控制資源”的權利轉讓給“騙子”。“受騙人”都是在利益驅動下自愿受騙。在金融領域,投資人永遠在冒風險,華爾街的企業不過是在賺他們的錢而已。在政治領域中,“騙局”也是這樣的。專制制度用國家權力掩蓋欺騙,就是在民主制度下,仍然無法根絕政客、獵取權力者的欺騙和偽裝。民主的好處是可以通過自由的媒體及時擊穿欺騙和偽裝。與動物不同,人類有復雜的“內心世界”。人能夠掩飾自己內心真實的思想或秘密的願望﹐會戴著假面具出現在他人和人群中。戴著假面具的商人和政客充斥商場和官場﹐他們心懷叵測﹐卻用熱情友好的態度和甜言蜜語使人陶醉﹐而在背後拆臺﹐使人掉人陷阱﹐造成無可挽回的失敗。在權力世界中﹐每個人都設法掩蓋自己的缺點﹑弱點﹐隱藏自己的真實動機﹐卻想各種辦法揭開別人的假面具。由於人的偽裝並非本能﹐而是一種有意行為﹐這是一種費力費心的事﹐時間一久﹐偽裝就會在不經意中暴露出馬腳。
要對“金融貪婪”有效制約動物的偽裝﹑欺騙是本能行為﹐而人類的刻意偽裝﹐刻意欺騙是人類大腦意識高度發展的結果。欺騙﹑偽裝並非沒有积极功能。動物不能有意欺騙﹐動物之間也發展不出承諾﹑契約、風險、信用之類的觀念﹐因而﹐動物社會的結構無需進一步專門化﹑複雜化。商業的發展有賴於一整套商業道德體系﹐假冒偽劣﹑不守承諾﹑缺乏信用是商業發展的腐蝕劑。正由於人類社会中欺騙﹑偽裝的高度發展﹐為了識別欺騙﹑偽裝和防止欺騙﹑偽裝﹐人類社會才发展出信用﹑合同﹑保險﹑金融等複雜的部門。投資銀行或證券公司能在一天內崩潰,說明這些複雜的部門仍然存在著嚴重的欺騙﹑偽裝。專制制度的突然崩潰、軍事政變的突然出現,是政治領域中欺騙、偽裝日積月累的結果。所以,人類社會建立、完善“信任體系”,不僅要靠新聞自由和選舉自由,對權力進行有效的制約,而且,要靠公開的監管制度,對金融系統中金錢貪婪進行有效的制約,這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可以說,正是世界上存在層出不窮的“騙局”,人類社會才愈來愈復雜化。經過2008年金融風暴後的世界,為了對付“騙局”,將會變得更加復雜。(2008-10-7,寫于紐約)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