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民主論壇

仇恨源於争夺,幸福起於分享,公正是秩序的基础。 人类文明的进步来源於对公正的追求。

Name:
Location: Canada

Friday, September 28, 2007

中国自主创新的最大障碍是灵魂深处的民族自卑

作者:程不时

程不时先生为运-10副总设计师,运-10折翼是他一生的痛。

“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并不是部队士兵的损失,而是希望的丧失。” (博讯 boxun.com)


[英]利德尔•哈特《战略论》

——我不是唯意志论者,然而我也曾得知:世界各国大学中1/3以上的研究员和教授都是中国人——在创新力方面,中华民族并不缺乏智慧,中国人并不缺乏智慧。

——我们缺乏的是自由,是自强,是自立。


———————————————————————
程不时:
推行自主创新的最大障碍

自主创新的最大障碍,是来自灵魂深处的民族自卑。

所有现实条件的缺陷都是可以克服的,但是,仍然有人认为在中国不需要鼓励自主创新,不能够自主创新。这不是用理性的争论可以说服的道理,而是出自一种更加深层次的观念,无可理喻,但在一些人心目中却是根深蒂固的,即对民族能力的一种自卑的估计。

反对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的人,当所有的争论都理屈辞穷的时候,最后亮出来的论点,就是出自内心深处的基本估计:“中国人不行!”

在社会的一般认识上,一种只重数量堆砌的“机械论”观点长期来泛滥,至今很有市场。在报刊上,甚至出现文章把“创品牌”和“看风水”相提并论,共同作为典型的“不靠谱”的行为。这种论者,认为单纯的数量生产,产一个便赚一个的钱,那怕只赚2元钱,多做一个便多赚一个2元。数量越大,收获是可以叠加的。但是搞开发创品牌,虽然开发得好可以赚98元钱,但远不是开发一个就成功一个,是“不靠谱”的,是自己掌握不了命运的,是像风水先生一样靠“闯大运”的。哪里像重复生产那么省心。外国人愿意创品牌赚98元钱的就让他们去赚吧,但这绝对不是坚持“机械论”观点的这种“正经人”认为自己应该办的事。

具有这种观念的人,首先觉得中国不需要自主创新。不是有统计数字指出,我国作为“世界工厂”,制造外国知识产权的产品,所获的利润只有极小的部分可以留在国内吗?他们认为:很好。中国原来就穷,能留下一点就很好了。我们情愿将绝大部分的收益拱手奉给拥有知识产权的外国公司。这不错了。没有他们,我们使连尾数也得不到呢!不要得罪了知识产权的主人,千万不要激怒了他们!我们该做的,就是忍气吞声,把这种局面再延续几十年,好好享受外国公司愿意让我们分享的这2%,我们应该认为这是完全正当的,是应该很幸福地消受的。

也许这样说会有人认为过度夸张了。不!这是在一些正式的场合,一些非常重要的会议上某些人的正式发言。

具有这种观点的人,另一方面认为中国不能够自主创新。他们的典型论点是:“中国只有草鞋草帽可以作为工艺品而打入国际市场。此外,在一切高科技项目上,不要企图有资格与外国平起平坐地讨论问题。”

这种对中国人的自卑的偏见,显然并不高明。持这种偏见的,往往是一些对中国和西方文明都缺乏真正了解的人。但是这种认识却有相当的广泛性和根深蒂固的顽强性。20世纪有的老一辈科学家曾经说过,他的终身的工作,都在于“扭转中国人不行的概念”。但是时代进展到了21世纪,这个工作看来还需要人们认真做下去。

百年来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已经出现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明显掌握了现代知识文化的人群,在全世界都是一种触目的存在。而有些人则完全忽视中国掌握了先进文化的人们的存在,一直把全国人民看成愚昧的群氓。

当我们面临世界发展的形势,面对国际各种利益的竞争的时候,我们是承认中国在近代化的进程中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已经形成了中国自己的有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科技队伍,还是继续忽视这支队伍的存在?这两种态度究竟哪一种更加对中华民族有利呢?应该做到真正的尊重科学、尊重人才,以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行动,才会出现新的进步。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