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开始吃"洋油"了•
作者:朱迈
年纪大一点的都还记得,旧中国时洋货充斥中国市场,连许多日常生活的用品,也都是舶来货:"洋烟"、"洋火"、"洋布"、"洋丁"、"洋车"、"洋面"、"洋油"……总之,中国人的衣食住行,无不以来与世界"接轨"也。
"洋油",年轻朋友可能生疏,即点灯用的煤油,谒鲁迅故居,北京西三条寓所之"老虎尾巴",即可见先生当年写《灯下漫笔》时所用的煤油灯。旧日照明,即使京沪等大都会,电灯谒未能普及,很多人使用煤油点灯,因为全赖进口,如亚细亚、美孚等品牌,故曰"洋油"。因为过去人们吃的油也即做菜用的食油,如豆油、花生油、菜子油等还还是国产的,所以“洋油”就成了煤油的专名。笔者家乡解放前就有一个晋商经营的油坊,用马拉着两米多高的石磙子轧黄豆。1949年,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站了起来",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才告别了穿"洋布"点"洋油"的时代,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并造出了令举世刮目相看的"两弹一星"。
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国民经济翻了几翻,市场状况自然难以相提并论。不过,在洋货的卷土重来充斥市场方面,依然使人有"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
天上,飞的是波音、空客,地上跑的是奔驰、宝马,嘴里吃的是肯德基、汉堡,喝的是可乐,看的是美国大片和日本卡通,唱的是"老鼠爱大米",空中闪烁的是松下、希尔顿、西门子的霓虹灯光,占据头脑的情结是绿卡、合资、并构、买办、移民、奥斯卡奖、再为洋人打工20年,就是许多貌似国货的"娃哈哈"、"佳洁士"、"桑塔纳"、"奥迪"之类,也纷纷是外资控股的产物,或者是所谓"用市场换技术"而至今未曾换来技术的产物。
如今,连食用油也面临着一个洋化的问题——“洋油”要易妆改适“复归”了。
近日,黑龙江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田仁礼做客央视,谈我国大豆产业的现状,他忧心忡忡地说:跨国公司已基本控制了我国大豆加工业。
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国,是世界上非转基因大豆的主要种植国。1995年以前我国是大豆出口国,1996年以后成了大豆净进口国;从2003年开始,我国已连续三年每年进口超过2000万吨;2005年我国大豆进口达2659万吨,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进口量约占全球贸易量的1/3。进口的大豆大部分是转基因大豆。
外资基本完成了在中国的战略布局,全国这个大豆产业就是加工业这一块,73%份额已经是外国独资和合资企业了,实际上我们这个行业已经失去了话语权,被人家控制了,所以我觉得再有一两年,整个大豆产业就不存在了,而且接至而来的我们中国大豆种植业就可能不存在了,退出历史舞台了,这个现象已经非常明显了。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跨国公司大举进入我国大豆加工业,使我国大豆总加工能力严重过剩,目前约为7000万吨,实际加工总量约为3500万吨。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仍在开工的97家成规模的大豆加工企业中,外商独资或参股的企业年加工能力已占全国大豆总压榨能力一半以上。 使我国原本充满生机的大豆加工企业在两年间节节败退,大多处于休克和破产状态。
田仁礼说,我国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大豆买家,现在大豆又是买方市场,可我们却拿不到定价权。这些跨国公司已基本控制了我国大豆加工企业,他们实际上已剥夺了我国企业的话语权,拿到了国内大豆加工企业的大豆进口权和定价权,使进口大豆得以大举进入。
有关中国农业在加入WTO后将受到进口农产品冲击的忧虑,在入世后的5年终于成为现实。不过与最初预想的不同,冲击中国农业的并不是国外农产品的质优价廉,而是美国对豆农的巨额补贴及国际粮商在全面控制中国农产品加工、贸易环节后,向中国倾销农产品。中国的大豆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受到境外资本挤压的产业‘样板’,民族大豆加工业面临全军覆没的风险,国产大豆价格暴跌,销售困难,豆农苦不堪言。 跨国粮商初步完成了在中国的战略目标,今后2~3年内,跨国粮商将可能完全垄断我国大豆产业的布局。
九三集团是一家依然“坚守”的民族企业,使用黑龙江大豆比起进口的转寄因大豆,生产一顿要亏损170元,他们只好以丰补歉,苦苦支撑,但难以为继。
因此,中国人目前所吃的豆油,光看牌子,什么"金龙鱼"之类,貌似国货,其实他们早已如同香蕉一样,外黄内白,“姓外”了。
就是说,中国人现在开始吃"洋油"了。
谁教你竞争不过人家,就像成为“房奴”一样,活该!——主流经济学家们好说了。
物竞天择,优胜劣败,市场经济,丛林法则,那穷国和穷人只好永远甘做羔羊,以奉狮虎,永处末端,为洋人打工,"做三百年殖民地现代化"了。
不错,自由竞争是好,人人都可以成为百万富翁,人人都有机会做书记、经理、董事长乃至总统、教皇。不过,如果,将一个"80后"或"90后"放进拳台,与泰森"自由"地一争高下,那结果,无需理论家启示也就可想而知了。
"外资并构并不可怕。就算为外资控股,也是变成了一个中国的外资企业,它是中国企业群体的一分子"。
"中国政府认为,确保发展的唯一途径,就是鼓励竞争和实现开放型经济"。"如果说 政策会有变化,那也是中国会变得更加开放!" "但是中国要保持长远的发展,就应该保证整个经济体的开放。"
——如此这般的“理念”,将把中国带到哪里去?
年纪大一点的都还记得,旧中国时洋货充斥中国市场,连许多日常生活的用品,也都是舶来货:"洋烟"、"洋火"、"洋布"、"洋丁"、"洋车"、"洋面"、"洋油"……总之,中国人的衣食住行,无不以来与世界"接轨"也。
"洋油",年轻朋友可能生疏,即点灯用的煤油,谒鲁迅故居,北京西三条寓所之"老虎尾巴",即可见先生当年写《灯下漫笔》时所用的煤油灯。旧日照明,即使京沪等大都会,电灯谒未能普及,很多人使用煤油点灯,因为全赖进口,如亚细亚、美孚等品牌,故曰"洋油"。因为过去人们吃的油也即做菜用的食油,如豆油、花生油、菜子油等还还是国产的,所以“洋油”就成了煤油的专名。笔者家乡解放前就有一个晋商经营的油坊,用马拉着两米多高的石磙子轧黄豆。1949年,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站了起来",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才告别了穿"洋布"点"洋油"的时代,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并造出了令举世刮目相看的"两弹一星"。
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国民经济翻了几翻,市场状况自然难以相提并论。不过,在洋货的卷土重来充斥市场方面,依然使人有"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
天上,飞的是波音、空客,地上跑的是奔驰、宝马,嘴里吃的是肯德基、汉堡,喝的是可乐,看的是美国大片和日本卡通,唱的是"老鼠爱大米",空中闪烁的是松下、希尔顿、西门子的霓虹灯光,占据头脑的情结是绿卡、合资、并构、买办、移民、奥斯卡奖、再为洋人打工20年,就是许多貌似国货的"娃哈哈"、"佳洁士"、"桑塔纳"、"奥迪"之类,也纷纷是外资控股的产物,或者是所谓"用市场换技术"而至今未曾换来技术的产物。
如今,连食用油也面临着一个洋化的问题——“洋油”要易妆改适“复归”了。
近日,黑龙江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田仁礼做客央视,谈我国大豆产业的现状,他忧心忡忡地说:跨国公司已基本控制了我国大豆加工业。
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国,是世界上非转基因大豆的主要种植国。1995年以前我国是大豆出口国,1996年以后成了大豆净进口国;从2003年开始,我国已连续三年每年进口超过2000万吨;2005年我国大豆进口达2659万吨,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进口量约占全球贸易量的1/3。进口的大豆大部分是转基因大豆。
外资基本完成了在中国的战略布局,全国这个大豆产业就是加工业这一块,73%份额已经是外国独资和合资企业了,实际上我们这个行业已经失去了话语权,被人家控制了,所以我觉得再有一两年,整个大豆产业就不存在了,而且接至而来的我们中国大豆种植业就可能不存在了,退出历史舞台了,这个现象已经非常明显了。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跨国公司大举进入我国大豆加工业,使我国大豆总加工能力严重过剩,目前约为7000万吨,实际加工总量约为3500万吨。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仍在开工的97家成规模的大豆加工企业中,外商独资或参股的企业年加工能力已占全国大豆总压榨能力一半以上。 使我国原本充满生机的大豆加工企业在两年间节节败退,大多处于休克和破产状态。
田仁礼说,我国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大豆买家,现在大豆又是买方市场,可我们却拿不到定价权。这些跨国公司已基本控制了我国大豆加工企业,他们实际上已剥夺了我国企业的话语权,拿到了国内大豆加工企业的大豆进口权和定价权,使进口大豆得以大举进入。
有关中国农业在加入WTO后将受到进口农产品冲击的忧虑,在入世后的5年终于成为现实。不过与最初预想的不同,冲击中国农业的并不是国外农产品的质优价廉,而是美国对豆农的巨额补贴及国际粮商在全面控制中国农产品加工、贸易环节后,向中国倾销农产品。中国的大豆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受到境外资本挤压的产业‘样板’,民族大豆加工业面临全军覆没的风险,国产大豆价格暴跌,销售困难,豆农苦不堪言。 跨国粮商初步完成了在中国的战略目标,今后2~3年内,跨国粮商将可能完全垄断我国大豆产业的布局。
九三集团是一家依然“坚守”的民族企业,使用黑龙江大豆比起进口的转寄因大豆,生产一顿要亏损170元,他们只好以丰补歉,苦苦支撑,但难以为继。
因此,中国人目前所吃的豆油,光看牌子,什么"金龙鱼"之类,貌似国货,其实他们早已如同香蕉一样,外黄内白,“姓外”了。
就是说,中国人现在开始吃"洋油"了。
谁教你竞争不过人家,就像成为“房奴”一样,活该!——主流经济学家们好说了。
物竞天择,优胜劣败,市场经济,丛林法则,那穷国和穷人只好永远甘做羔羊,以奉狮虎,永处末端,为洋人打工,"做三百年殖民地现代化"了。
不错,自由竞争是好,人人都可以成为百万富翁,人人都有机会做书记、经理、董事长乃至总统、教皇。不过,如果,将一个"80后"或"90后"放进拳台,与泰森"自由"地一争高下,那结果,无需理论家启示也就可想而知了。
"外资并构并不可怕。就算为外资控股,也是变成了一个中国的外资企业,它是中国企业群体的一分子"。
"中国政府认为,确保发展的唯一途径,就是鼓励竞争和实现开放型经济"。"如果说 政策会有变化,那也是中国会变得更加开放!" "但是中国要保持长远的发展,就应该保证整个经济体的开放。"
——如此这般的“理念”,将把中国带到哪里去?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