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不多
作者:王羽候
萬里更高山 善賢豈等閒 好人連好事 言行共一環
上週我在華埠碰到一位相識多年的女士,談了起來。從一件剛剛發生的事,話題轉移到好人壞人。女士說,世界上還是好人多,壞人少。我想這句話應該是對的,但是總覺得太過概括,好人的定義是什麼?究竟怎樣的人才算是好人?一時之間,衝口而出的說了一句「好人不多」的言詞。女士接着說,你敢在報紙上發表發表你的高見?其實我正發愁下期寫些什麽,女士一言,倒給我出了一個很有意義的題目。
我們一般認為的好人,大概都是温文有禮,和藹可親,禮貌周全,行為端正,明辨是非,富有同情心,公德心,正義感的朋友。但是除了這些優良的質素之外,我總覺得好像還欠缺一點東西。其實我的衝口而出,並非是完全未加思考之言。記得當我在寫<不吐不快集>的時候,其中一篇文章中的一段是這樣的:「其實在這個世界上,絕大部分的人,都是好人。但是好人有不同的程度。普通一般的好人,碰到這種情形,感嘆一番之後,便繼續去打麻將。這種好法,平心而論,能有一點作用乎?好人必須要好到底,感嘆之後,付諸行動,感行一致」。到了我寫<戲劇人生集>的時候,我又對好人加了進一步的要求:「好打不平是一種分辨是非的精神,一般人都不少或缺,也是一種見義勇為的行動,但是後者便需要一定的勇氣矣。……一切忍氣吞聲,算啦算啦,世界便永遠不會改變,作奸犯科的朋友便更加理直氣壯,得到鼓勵,每況愈下。換一句話,好打不平必須要坐言而起行」。另外一段談到好人好報:「發明這一句話的朋友,希望以好報鼓勵好人,出發點是純真的,但也是對好人朋友人格的一種侮辱。好人朋友,只求問心無愧,心安理得,並沒有要求好報的企圖」。
好人的第一個先決條件,應該是正直真誠。如果溫文儒雅,彬彬有禮只是一層虛偽的外衣,我們又怎能企求從心中散發出來的公平和正義?換一句話,好人的基礎就是表裏的一致。說句老實話,我情願結交一個言行粗魯,但卻是一個正直而真誠的市井之徒,屠狗之輩。社會愈文明,世情愈複雜,如果我們只注重表面,而忽視了內涵,愈發使我們感到好壞難以分辨的困擾。
好人必須要在一定的程度上,超越了只顧自我修行的範籌,做到推己及人的地步。社會愈文明,感受愈麻木,好人必須對社會上屢見不鮮的喜怒哀樂,有着深刻和由衷的感同身受。如果沒有了這種感受,這一位好人,只不過是一位行為高尚,獨善其身,與社會脫節的人物。社會上有没有這一批人,再說一句老實話,關係並不太大。一個真正的好人,是把好人的良心,坐言起行,超越個人,實實際際的在群體中履行和實現。
我在上一期寫了一篇文章,叫做赤子之心。赤子之心最重要的元素,便是熱心。熱心是使世界連續不停的無形動力。社會愈文明,熱心愈冷淡,沒有了這一份熱心,就是對人生絕望的表現。我記得很久以前,臺灣電台每天都有一個十分鐘的節目,叫做「好人好事」。節目的內容一般都是一些普通的老百姓,在不知不覺中,在良心驅使下,自自然然,不求回報而表現的公平正義,感同身受,坐言起行,熱心熱情。這一個節目報告的雖都是日常生活的小事,但是在社會上卻產生了巨大和長遠的影響。好人才可以做好事,好事才能夠真正的表現好人,好人好事永遠是相連的一體一環。
女士說世界上「好人多」,並無錯誤。但是如果我們因愛之深,而責之切,再加上一些條件,便會有「好人不多」的感概。好人多不多,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一看社會上好事報導的多少,作一個客觀的判斷。
萬里更高山 善賢豈等閒 好人連好事 言行共一環
上週我在華埠碰到一位相識多年的女士,談了起來。從一件剛剛發生的事,話題轉移到好人壞人。女士說,世界上還是好人多,壞人少。我想這句話應該是對的,但是總覺得太過概括,好人的定義是什麼?究竟怎樣的人才算是好人?一時之間,衝口而出的說了一句「好人不多」的言詞。女士接着說,你敢在報紙上發表發表你的高見?其實我正發愁下期寫些什麽,女士一言,倒給我出了一個很有意義的題目。
我們一般認為的好人,大概都是温文有禮,和藹可親,禮貌周全,行為端正,明辨是非,富有同情心,公德心,正義感的朋友。但是除了這些優良的質素之外,我總覺得好像還欠缺一點東西。其實我的衝口而出,並非是完全未加思考之言。記得當我在寫<不吐不快集>的時候,其中一篇文章中的一段是這樣的:「其實在這個世界上,絕大部分的人,都是好人。但是好人有不同的程度。普通一般的好人,碰到這種情形,感嘆一番之後,便繼續去打麻將。這種好法,平心而論,能有一點作用乎?好人必須要好到底,感嘆之後,付諸行動,感行一致」。到了我寫<戲劇人生集>的時候,我又對好人加了進一步的要求:「好打不平是一種分辨是非的精神,一般人都不少或缺,也是一種見義勇為的行動,但是後者便需要一定的勇氣矣。……一切忍氣吞聲,算啦算啦,世界便永遠不會改變,作奸犯科的朋友便更加理直氣壯,得到鼓勵,每況愈下。換一句話,好打不平必須要坐言而起行」。另外一段談到好人好報:「發明這一句話的朋友,希望以好報鼓勵好人,出發點是純真的,但也是對好人朋友人格的一種侮辱。好人朋友,只求問心無愧,心安理得,並沒有要求好報的企圖」。
好人的第一個先決條件,應該是正直真誠。如果溫文儒雅,彬彬有禮只是一層虛偽的外衣,我們又怎能企求從心中散發出來的公平和正義?換一句話,好人的基礎就是表裏的一致。說句老實話,我情願結交一個言行粗魯,但卻是一個正直而真誠的市井之徒,屠狗之輩。社會愈文明,世情愈複雜,如果我們只注重表面,而忽視了內涵,愈發使我們感到好壞難以分辨的困擾。
好人必須要在一定的程度上,超越了只顧自我修行的範籌,做到推己及人的地步。社會愈文明,感受愈麻木,好人必須對社會上屢見不鮮的喜怒哀樂,有着深刻和由衷的感同身受。如果沒有了這種感受,這一位好人,只不過是一位行為高尚,獨善其身,與社會脫節的人物。社會上有没有這一批人,再說一句老實話,關係並不太大。一個真正的好人,是把好人的良心,坐言起行,超越個人,實實際際的在群體中履行和實現。
我在上一期寫了一篇文章,叫做赤子之心。赤子之心最重要的元素,便是熱心。熱心是使世界連續不停的無形動力。社會愈文明,熱心愈冷淡,沒有了這一份熱心,就是對人生絕望的表現。我記得很久以前,臺灣電台每天都有一個十分鐘的節目,叫做「好人好事」。節目的內容一般都是一些普通的老百姓,在不知不覺中,在良心驅使下,自自然然,不求回報而表現的公平正義,感同身受,坐言起行,熱心熱情。這一個節目報告的雖都是日常生活的小事,但是在社會上卻產生了巨大和長遠的影響。好人才可以做好事,好事才能夠真正的表現好人,好人好事永遠是相連的一體一環。
女士說世界上「好人多」,並無錯誤。但是如果我們因愛之深,而責之切,再加上一些條件,便會有「好人不多」的感概。好人多不多,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一看社會上好事報導的多少,作一個客觀的判斷。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