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民主論壇

仇恨源於争夺,幸福起於分享,公正是秩序的基础。 人类文明的进步来源於对公正的追求。

Name:
Location: Canada

Sunday, June 15, 2008

拿什么拯救你,破碎的农户

作者:刘放生 来源:中国乡村发现(作者授权首发)

——以老家村为例
湖南省社科院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农户作为农村最基层的经济组织,其内部人员结构和素质,对农业的影响至关重要。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特别是在一些劳务输出地的农村,农户的状况如何?在这里,我不想按学术传承文明的要求来引述恰亚诺夫《农民经济组织》关于农户家庭劳动农场的理论、弗兰克.艾利斯《农民经济学》关于农民家庭农业和农业发展的理论以及尤小文《农户经济组织》等阐述的理论,只是把本人在老家村居住七年观察到的情况叙述出来,供大家深入观察和分析。

老家村民小组(生产队),90余人,80余亩农田,2007年,种田户(户主姓名以粮补时的代码代之,不包括全家外出而承包地全部流转的户)的分户情况是:

4001,夫妻二人和两个子女在深圳就业,承包田3.48亩,转给他人耕种,2007年因妻子回乡养病,本人回本市修建道路,自我耕种,种植一季稻。

4002,夫妻二人和两个子女在深圳就业,承包农田4.35亩,2007年,夫妻回乡建房,自我耕种,种植一季稻。

4006,夫妻年近花甲,子女外省就业,带一幼孙,2006年耕种流转农田和自有农田23.2亩,2007年耕种自有农田4.35亩,耕种他人承包田11.31亩,计15.66亩,种植一季稻。

4007,夫妻二人年过古稀,子女全在外省就业,带5个幼孙,耕种自有承包田4.35亩,种植一季稻。

4009,本人和子女在外省就业,妻子带一幼孙在家,承包农田2.61亩,2007年种一报稻约1亩,其余种一季黄豆。

4010,本人年过八十,子女外省就业,耕种自有承包田4.35亩,种植一季稻,常常跪地而作。

4016,夫妻二人年过花甲,带幼孙,子女外省就业,耕种自有承包地5.22亩,流转农田3.48亩,计耕作8.8亩,种植一季稻。

4017,夫妻二人年近50,在50公里外自由职业,子女外省就业,农忙时回乡耕种自有承包田3.48亩,流转农田6.08亩,计9.56亩,种植一季稻。

4018,本人为哑巴,年过50,一人在家,包括侄儿等共承包农田6.09亩,约自耕2亩,其余的农田弃耕。

4019,本人为退休人员,妻子农村户口,子女在外就业,耕种自有承包地1.74亩,种植一季稻。

4021,妻子和子女外省就业,本人回乡养病,耕种自有承包田3.48亩,种植一季稻。

2020,本人不能劳动,承包农田0.87亩,由回乡照料的儿子自我耕种,种植一季稻。

这个村民小组至少在周围10个行政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就现实农业生产能力而论,水利方面,10年前,大部分农田种植双季稻,即使是2007年的严重干旱年,大部分农田的一季稻,亩产量也在500公斤上下,远远高出全国平均的粮食单产。除水稻移栽机械外,翻耕、收割、抽水、植保等机械日益普及,种子、农药、化肥等要有尽有,粮食出售也有人上门收购,用农民的话来说,一个电话全搞定。但是,面对如此的农户劳动力结构,心里的滋味可想而知。

为此,近年来,包括农民在内,都进行过苦苦思索。比如,在农业商品投入较多、种田效益不高的情况下,劝说这样一些农户放弃承包和耕作,实行农田股份制,但是,单是让他们到距离十数里之外的集市去买米吃,就让人头痛。本人也与农民讨论过,打造一支身强力壮、技能全面、装备齐全、收益可观的专业农民队伍。大家认为这是个办法,但另一个问题又横到了面前,这支队伍不能在市场经济中自然地产生,必定要有政府的多方扶持,但在政府的扶持中,谁又能保证各种扶持不弄虚作假呢?当这一问,就给问哑了。在当前,让农民自已养活自已的条件已算铁定了,但要为城镇提供更多的商品农产品,尤其是商品粮,面对如此破碎的农户经济组织,确实值得认真思考一番。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