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民主論壇

仇恨源於争夺,幸福起於分享,公正是秩序的基础。 人类文明的进步来源於对公正的追求。

Name:
Location: Canada

Sunday, August 26, 2007

贵州村庄为何满街屎尿

作者:王力雄

目前,中国城市的邻里关系基本消失,人们长年相隔几十公分(一道墙),彼此不知姓名,从不来往。这种趋势在乡村也已出现,村民互助关系越来越少,交往也越来越淡。只要有钱,商业社会能提供所有服务,简单便捷。相比之下,传统互助的人情关系反倒成了负担。人们不愿意“欠人情”,逐渐也就没有了人情。那么商业社会的人是否就真的不需要社区了呢?其实旧的需要消失,新的需要又会产生。从当今城市业主对开发商的普遍弱势就可看出,即使是购买服务也需要社区合作,需要邻里共商,否则就可能落入任人宰割的状态。
更需要社区的是乡村及小城镇,因为城市毕竟还有物业公司,村镇却不可能交给物业公司管理,因此村镇更需要社区协调、邻里互助,或至少是彼此不损害。我在贵州乡下看到这样的现象:村里人家把自己房屋院落收拾的干干净净,一根柴禾都会摆放整齐,但每家厕所都临街而建,粪便直接排放到街上。村里小街泥泞坎坷,屎尿横溢,臭气熏天。这典型地表明社区衰亡。没人愿意自己门前街道是这种情景,但是社区无力规划,不能组织共建,没有权威保证规矩,也不能制裁第一个把粪便排到街上的人家。于是家家都这样做,与其说是为了方便,不如说是为了怄气。在中国农村走一走,会发现类似事例有很多。不是社区没事做,而是社区丧失了功能。乡村之所以出现恶霸横行的状况,原因正是丧失了社区机制,才让暴力有了施展空间。

古代乡村社区有宗族、士绅等自然形成的权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层级和结构。毛泽东时代用外部强加的政治组织取代,实行集体化的全能控制。随着集体化被放弃,毛的手段不再奏效。当局希望重归乡村自治,然而传统自治是文化演进的自然结果,失去了相应的文化基础,那种自治已无法再现。目前中国乡村成了既无结构,也无权威的散漫平面,不可能实现真实意义的自治。真正的自治要有立体结构。在不能依靠文化形成结构时,人格化的权威不会再被认可,因此今日中国只能将平等而不能将不平等作为形成立体结构的基础。让平等成为立体,平等而有权威,这是一个难题。不过有心人可能已经注意到,递进民主制的递进委员会和逐层递选,不就是这样一种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立体结构和有效权威吗?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