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的激荡与轮回
萧武:作者:萧武
1906年这一年,科举制已经废除,预备立宪尚未开始,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也不过是还在日本断断续续进行。站在今天看,几乎没发生什么影响深远的大事件,日子过得象往常一样缓慢。而对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们来说,也许谁都以为,那样的日子还会延续下去。
然而就是这一件,却发生了一件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影响深远的事情。继1866年第一次向西方派遣使团以来,清廷第一次向西方派出了一个具有政治学习目的的宪政考察团。美国总统得知光绪派团考察美国的政治制度,特给光绪写信表示为考察团作出精心安排;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专门为考察大臣讲解日本宪法,英国和法国安排专家为考察团分类解说画家管理和宪政制度;德国则希望成为中国第一位学习榜样;华侨高呼皇上万岁,宪法万岁……
这意味着,自鸦片战争以来向西方学习的浪潮已经撼动了这个国家的心脏,已经成了今天我们习惯说的“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历史趋势”了。从此之后,无论是否愿意,无论是否彻底,谁都无法不承认,西方相对于中国的先进性已经成了既成事实。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是今天的人们已经耳熟能详的故事了。但是那时的人们,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贩夫走卒还是卿士大夫,也许谁也想不到,此后的中国发生的变化之剧烈与迅猛。而且,这种变化诚如李鸿章所言,是“三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其剧烈程度古今中外罕有其匹。不仅是器物、制度、思想,更有几千年来延续不断的普通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衣食行走,概莫能外。
无论中国曾经有过多少次改写世界历史的机会,但这一次,是世界改变了中国。
中国永远都是“例外中的例外”。这一百年来发生在中国的事情亦然。说彻底,说传统的断裂,中国其实远不能与印度相比,至今印度的官方语言仍然是英语,公元前七世纪的印度文明之于印度简直不啻于外星人之于地球人;若说保守,短短百年之间,中国人已经没有多少人还相信仁义礼智信那一套“吃人的礼教”。一百年前的中国人的服饰、言谈、举止之于今天的中国人同样不啻于外星人之于地球人。若说不保守,那么让欧洲人觉得惊奇的一件事也同样值得我们惊奇,世界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至今仍然保持着自己的语言文字、文化典籍,还有与百年前大致相近的国家版图。若说不彻底,也许从来没有一个民族象这一百年来的中国那样,曾经以水火不容的姿态猛烈批判过中国一切。
在20世纪中国的历史上,有两场规模浩大的向西方学习的运动特别值得注意。那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与1980年代的新启蒙运动。前后两场启蒙运动也许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但至少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全面批判传统,翻译和引进西方思想,向西方学习,以改变中国,极端处甚至不惜喊出“做三百年殖民地”的口号,即使一向来被认为是比较温和的说法,也是“中断”中国文化传统。
于是流风所及,欧风美雨遍地开花。纪年从天子年号改成了公元,衣服从长袍马褂换成了西装革履,礼节从跪拜拱手变成了握手拥抱,饮食也从五谷杂粮变成了牛奶面包。更重要的是,今天的中国人无论是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小民百姓,还是读书万卷的文人学士们,离开了翻译来的词汇,几乎已经无法表达自己了。就与传统断裂的彻底性来讲,中国与做了三百年殖民地的印度也许区别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西方的启蒙运动从文艺复兴运动即重新理解古典开始,而我们的启蒙运动却以批判传统、否定经典开始,两相对比,不由得让人感慨万千。好在我们还有祖先们留传下来的典籍,有不绝如线的志士仁人一直在为中国的文化留一线血脉,只要后来的中国人愿意,接续文化血脉其实也并没有那么难。
繁华已成落叶,战士没于荒野,再回首已是百年身。站在今天回头来看,我们才明白,这一百年来一直在改变我们的那个“世界”,其实不过是欧洲;我们所谓的与世界接轨,其实不过是向西方学习。真正的世界,非洲、美洲、亚洲的大多数地区,其实都跟我们经历了同样的命运:被欧洲改变。没有有没有改变的问题,只有改变的早晚与多少的问题。换句话说,这个星球上以欧洲为策源地的一场地震影响了全世界,而中国不过是受到影响的一个地区罢了。
转眼间,百年已逝,时间已经转到了耶酥诞生后的第2007个年头了。短短百年,中国人又一次到了趾高气扬的时候了。如今的思想界流传最广的话与百年前的中国思想界大异其趣。一百年前,我们派人去西方学习,而这一次,我们自信,中国的重新崛起将会给全世界带来巨大的变化。一百年前,我们战战兢兢地与西方人接触,惟恐自己被改变得太多,而如今我们的主题已经成了“改变世界,中国准备好了吗?”真可谓“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
对中国历史来说,尤其是对那些梦想改变中国的人们来说,百年从来都是个值得注意的轮回。灭掉了北宋、曾经不可一世的金国占领长江以北中国地区才一百年,就来了蒙古人;而蒙古人的运气也没比女真人好多少,从南宋正式灭亡,到最后从北京撤回蒙古高原,总共才94年。清朝也许是个例外,但对满族人来说,命运也许还不如蒙古。蒙古起码还在退出中原之后保留了自己的文化习性,而300年的内地生活让满族人已经完全变成了汉人。是以古人有言曰:胡人无百年之运。
有首歌唱得好,“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一百年过去了,如果说19世纪世界文明的主题是欧洲、20世纪的主题是美国,那么21世纪则是中国。从1906年派使团向西方考察宪政到如今,100年过去了,西方对中国的诸多改变,究竟还能维持多久,实在是让人不能不怀疑。中国将会反过来改变西方,现在也未可知。反正西方是已经颇有些人开始忧心忡忡了,隔三岔五就会有几个人跳出来吆喝一番“中国威胁论”。
当然,如果这百年来我们只是在昏睡,那我们今天也没有资格谈什么“改变世界”、“充当世界文明主题”之类的话题。我们不仅没有昏睡,反而做了许许多多的努力。正是因了他们的努力,中国终于在一百五十年的剧烈震荡之后开始逐渐恢复元气,振作起来。而一个有着十三亿人口、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领土的中国的崛起,对于西方来说,是从未遇到过的大事,这意味着对整个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的强烈挑战。
中国将带给世界什么?中国崛起之后的世界将会如何?世人都在拭目以待。而对中国人自己来说,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取决于如何认识和理解过去的一百年。所以,我们在今天需要的不是忆苦思甜式的诉说曾经的苦难,不是张牙舞爪准备以牙还牙,而是整理这一百年的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审慎地选择未来的道路,将世界带往一个曾经被西方一再许多却从未实现过的“美丽新世界”。
1906年这一年,科举制已经废除,预备立宪尚未开始,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也不过是还在日本断断续续进行。站在今天看,几乎没发生什么影响深远的大事件,日子过得象往常一样缓慢。而对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们来说,也许谁都以为,那样的日子还会延续下去。
然而就是这一件,却发生了一件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影响深远的事情。继1866年第一次向西方派遣使团以来,清廷第一次向西方派出了一个具有政治学习目的的宪政考察团。美国总统得知光绪派团考察美国的政治制度,特给光绪写信表示为考察团作出精心安排;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专门为考察大臣讲解日本宪法,英国和法国安排专家为考察团分类解说画家管理和宪政制度;德国则希望成为中国第一位学习榜样;华侨高呼皇上万岁,宪法万岁……
这意味着,自鸦片战争以来向西方学习的浪潮已经撼动了这个国家的心脏,已经成了今天我们习惯说的“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历史趋势”了。从此之后,无论是否愿意,无论是否彻底,谁都无法不承认,西方相对于中国的先进性已经成了既成事实。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是今天的人们已经耳熟能详的故事了。但是那时的人们,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贩夫走卒还是卿士大夫,也许谁也想不到,此后的中国发生的变化之剧烈与迅猛。而且,这种变化诚如李鸿章所言,是“三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其剧烈程度古今中外罕有其匹。不仅是器物、制度、思想,更有几千年来延续不断的普通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衣食行走,概莫能外。
无论中国曾经有过多少次改写世界历史的机会,但这一次,是世界改变了中国。
中国永远都是“例外中的例外”。这一百年来发生在中国的事情亦然。说彻底,说传统的断裂,中国其实远不能与印度相比,至今印度的官方语言仍然是英语,公元前七世纪的印度文明之于印度简直不啻于外星人之于地球人;若说保守,短短百年之间,中国人已经没有多少人还相信仁义礼智信那一套“吃人的礼教”。一百年前的中国人的服饰、言谈、举止之于今天的中国人同样不啻于外星人之于地球人。若说不保守,那么让欧洲人觉得惊奇的一件事也同样值得我们惊奇,世界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至今仍然保持着自己的语言文字、文化典籍,还有与百年前大致相近的国家版图。若说不彻底,也许从来没有一个民族象这一百年来的中国那样,曾经以水火不容的姿态猛烈批判过中国一切。
在20世纪中国的历史上,有两场规模浩大的向西方学习的运动特别值得注意。那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与1980年代的新启蒙运动。前后两场启蒙运动也许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但至少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全面批判传统,翻译和引进西方思想,向西方学习,以改变中国,极端处甚至不惜喊出“做三百年殖民地”的口号,即使一向来被认为是比较温和的说法,也是“中断”中国文化传统。
于是流风所及,欧风美雨遍地开花。纪年从天子年号改成了公元,衣服从长袍马褂换成了西装革履,礼节从跪拜拱手变成了握手拥抱,饮食也从五谷杂粮变成了牛奶面包。更重要的是,今天的中国人无论是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小民百姓,还是读书万卷的文人学士们,离开了翻译来的词汇,几乎已经无法表达自己了。就与传统断裂的彻底性来讲,中国与做了三百年殖民地的印度也许区别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西方的启蒙运动从文艺复兴运动即重新理解古典开始,而我们的启蒙运动却以批判传统、否定经典开始,两相对比,不由得让人感慨万千。好在我们还有祖先们留传下来的典籍,有不绝如线的志士仁人一直在为中国的文化留一线血脉,只要后来的中国人愿意,接续文化血脉其实也并没有那么难。
繁华已成落叶,战士没于荒野,再回首已是百年身。站在今天回头来看,我们才明白,这一百年来一直在改变我们的那个“世界”,其实不过是欧洲;我们所谓的与世界接轨,其实不过是向西方学习。真正的世界,非洲、美洲、亚洲的大多数地区,其实都跟我们经历了同样的命运:被欧洲改变。没有有没有改变的问题,只有改变的早晚与多少的问题。换句话说,这个星球上以欧洲为策源地的一场地震影响了全世界,而中国不过是受到影响的一个地区罢了。
转眼间,百年已逝,时间已经转到了耶酥诞生后的第2007个年头了。短短百年,中国人又一次到了趾高气扬的时候了。如今的思想界流传最广的话与百年前的中国思想界大异其趣。一百年前,我们派人去西方学习,而这一次,我们自信,中国的重新崛起将会给全世界带来巨大的变化。一百年前,我们战战兢兢地与西方人接触,惟恐自己被改变得太多,而如今我们的主题已经成了“改变世界,中国准备好了吗?”真可谓“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
对中国历史来说,尤其是对那些梦想改变中国的人们来说,百年从来都是个值得注意的轮回。灭掉了北宋、曾经不可一世的金国占领长江以北中国地区才一百年,就来了蒙古人;而蒙古人的运气也没比女真人好多少,从南宋正式灭亡,到最后从北京撤回蒙古高原,总共才94年。清朝也许是个例外,但对满族人来说,命运也许还不如蒙古。蒙古起码还在退出中原之后保留了自己的文化习性,而300年的内地生活让满族人已经完全变成了汉人。是以古人有言曰:胡人无百年之运。
有首歌唱得好,“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一百年过去了,如果说19世纪世界文明的主题是欧洲、20世纪的主题是美国,那么21世纪则是中国。从1906年派使团向西方考察宪政到如今,100年过去了,西方对中国的诸多改变,究竟还能维持多久,实在是让人不能不怀疑。中国将会反过来改变西方,现在也未可知。反正西方是已经颇有些人开始忧心忡忡了,隔三岔五就会有几个人跳出来吆喝一番“中国威胁论”。
当然,如果这百年来我们只是在昏睡,那我们今天也没有资格谈什么“改变世界”、“充当世界文明主题”之类的话题。我们不仅没有昏睡,反而做了许许多多的努力。正是因了他们的努力,中国终于在一百五十年的剧烈震荡之后开始逐渐恢复元气,振作起来。而一个有着十三亿人口、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领土的中国的崛起,对于西方来说,是从未遇到过的大事,这意味着对整个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的强烈挑战。
中国将带给世界什么?中国崛起之后的世界将会如何?世人都在拭目以待。而对中国人自己来说,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取决于如何认识和理解过去的一百年。所以,我们在今天需要的不是忆苦思甜式的诉说曾经的苦难,不是张牙舞爪准备以牙还牙,而是整理这一百年的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审慎地选择未来的道路,将世界带往一个曾经被西方一再许多却从未实现过的“美丽新世界”。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