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民主論壇

仇恨源於争夺,幸福起於分享,公正是秩序的基础。 人类文明的进步来源於对公正的追求。

Name:
Location: Canada

Tuesday, July 01, 2008

中国为什么没有原生出现代化

作者:和满
原载:wehoo-威虎网 www.wehoo.net

一、展开这个问题的讨论,我们需要三点共识:

1 工商业发展,并不等于“现代化”。目前所谓的“现代化”,其实就是“大工业化”。大工业化是指广泛使用矿石能源产生的化学能量做动力的机器。英国原发的“工业革命”是大工业化开端。
  
2 大工业化,只是这个星球上,这两百多年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文明形态,我们并不能排除不经过大工业化,而通过下述文明形态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可能:
  (1) 生产生活的动力,都来自生物能量。例如,耕田使用巨象,而不用拖拉机。日常飞行工具使用飞禽或者飞兽,而不使用飞机。
  (2)只在科学研究中使用矿石能量。文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已懂得使用比核能还强大且洁净的能量。科学技术通过气候控制、气象控制、地质控制、物种改造从宏观上改善生态圈以提高生活质量。
  (3)比大工业化更注重公民的健康长寿与潜能。
  (4)公民不仅仅包括人类,还包括其他智能生物。各种智能生物以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原则相互协助。
  我们经历大工业化,带有偶然性。
  
3 整个欧洲面积比清朝国土面积还小,所以,研究中国为什么没发生工业革命,我们需要先比较中国与欧洲,再比较英国与其它欧洲国家。

二、中国与欧洲比较:
  
  1 单一的权力结构造成社会文化退化。
“单一的权力结构”与“各种权力结构组成一个和平竞争的社会秩序”不同,对此无须多解释。相对欧洲,从汉代起,华夏主流社会在大多数时候,统治阶级成员之间缺乏竞争,统治阶级更倾向于团结起来,对被统治阶级施行愚民教育。
  
   后世迂腐反动文人官僚,强化了孔子的错误,掩盖了孔子的贡献。迂腐反动文人官僚自己不仅迂腐,而且恶毒,治国用兵无能,残害忠良踊跃,他们大搞愚民教育,逐渐让后世华夏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认为小学文化与中学思想道德修养就是人类最高的学问。
  
   从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中国进入“千年僵化”时期。“千年僵化”时期,主流社会华夏人失去了“灵动”,因此心灵无法进入高等文化氛围,失去了思想上的“原创力”。主流社会华夏人在破坏华夏先秦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小创新”一些新华夏文化。但那种“小创新”不是“原创”,只是对已经有大文化成果的“改造”。华夏民族“失去了灵动”,其损失比秦始皇造成的那些具体文化损失,大得多。
  
  从从唐朝中期,科举选拔的儒家官僚专政开始,华夏社会进入了“千年蛮昧”时期。所谓华夏落入“千年蛮昧”,并不是华夏人都蛮昧,而是主流社会华夏人在“蛮昧”统治下,大多数人都变得“蛮昧”。“千年蛮昧”时,主流社会华夏人对华夏先秦文化主要是破坏,只有个别改造,除了个别人,其他人连理解、使用先秦华夏文化都困难。至于“灵动原创”,就不用说了。自己不懂优秀传统文化,愚昧,就算了,还蛮横地破坏优秀传统文化,强迫别人也一起愚昧。蛮昧!
  
  西洋“千年黑暗”社会大多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都是蒙昧的,这点与华夏“千年蛮昧”社会一样。不同的是:西洋“千年黑暗”统治者中的革命造反派们是比较清醒的,有一定的官方权力,他们名正言顺地逐步教导人民,例如,哥白尼自己就是波兰大主教,实权很大。而华夏“千年蛮昧”统治者大都是“腐儒”与“伪儒”。“腐儒”自己把庸俗愚昧误认为高尚智慧。“伪儒”自己知道他们搞的所谓孔孟之道,是文化大骗局。不但不纠正,反倒与“腐儒”一起欺骗、毒害、残害华夏人民,美名其曰“教化”。“千年蛮昧”时期,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华夏社会挺文明,其实还不如“千年黑暗”,因为西洋在走上坡路,华夏在走下坡路。我们比较一下“唐朝宫殿建筑与明清宫殿建筑”,对“走下坡路”就会有深切的感受。
  http://www.wehoo.net/dispbbs.asp?boardID=7&ID=3660
  在欧洲中世纪社会,西罗马教会、东罗马教会、骑士团、各国国王、各地领主之间相互竞争,都需要自己的民众听话,但都不需要自己的民众过于无能,否则在竞争中就会失败。明朝时,一百多个倭寇曾连续在江浙几个县公开抢劫,当地官民,以及作为当时正规军的卫所,都毫无抵抗能力,倭寇抢劫够了,扬长而去。那种事情不会在先秦时发生。即使在尧舜时代,那一百多个倭寇也早被东夷民众乱箭射死了。
  “单一的权力结构”在世界历史上不是偶然,从古埃及社会,到奥斯曼帝国社会,都是单一权力结构社会。偶然的是欧洲中世纪未形成“单一的权力结构”。我认为这又是两个原因造成的:
  (1)西罗马帝国崩溃后,在武力上占优势的蛮族贵族们,在文化上没有优势,他们需要与文化上占优势的势力联合才能稳定统治,当时现成的势力是基督教势力。这与中亚蒙古人皈依伊斯兰教,满人接受儒家教化一样。
  (2)但基督教禁欲主义教义,并不符合充满现实欲望的蛮族贵族们口味,所以他们实际上自己并不完全虔诚。基督教忏悔赎罪教义允许这种不完全虔诚。抵御不了诱惑,杀人放火、抢劫奸淫一通,良心发泄,忏悔,甚至去修道院苦行;过一段时间又抵御不了诱惑......,是欧洲中世纪贵族们的典型写照。这使得欧洲行不成政教合一的权力体系。基督教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教义,使得宗教势力、世俗势力内部也无法统一。

2 国家公务员制度。
  中国传统社会的官僚,与现代官僚一样,都是领取国家俸禄,进行社会管理的官员,但中国传统社会的官僚在“单一的权力结构”中即缺乏平行制衡,又缺乏民意监督。皇帝虽然地位高,但面对整个官僚集团是无力的。
  地方的长远发展,与地方官员个人长远利益,家族长远利益没直接联系,其维护与扩充利益主要依靠官场运做。欧洲中世纪贵族假如施行对地方长远发展过于不利的政策,领地迟早会被其它势力侵吞,其维护与扩充利益主要依靠事功。结果,中国传统社会的官僚成为有欧洲中世纪贵族社会权力,无欧洲中世纪贵族社会义务的群体。
  后世华夏社会,约束官员主要靠官员道德自律。伪儒家思想本来就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越了解统治阶级内幕,越懂得那是骗人的把戏。结果,“我不捞,别人也会捞,那就大家一起捞”。尽管后世历代明智的皇帝都希望能防止官僚腐化,但都失败了。
  朱元璋皇帝在《拿破仑法典》颁布前四百年,就颁布了带有资产阶级法权性质的《大明律》,以保护民权,但官僚具有《大明律》解释权,结果《大明律》还是没能防止官僚腐化。明朝后期,一方面是国家税收入不付出,一方面是民众实际负担加重。
  这种社会中,无论是否受到外部侵略,都无法产生科技进步,因为工商业主对官场投资,获取来自权力照顾的超额利润,高于对科技投资,获取商品质量高或生产成本低的好处。理工科技人员,逐渐被这种社会边缘化。后世改朝换代,会死掉80%到95%的人,理工科技人员,除武器专家外,在那种乱世,毫无优势。而没有其他科技辅助,武器制造技术发展也是有限的。每个朝代早期的一点科技进步,还不抵改朝换代退后的科学技术。
  奥斯曼帝国也遇到官僚腐化问题,也没能出现工业革命。但其伊斯兰教教义比伪儒的世俗伦理更适合道德自律,所以奥斯曼帝国能维持六百多年,比后世华夏任何两个朝代的总和都长。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道德自律,远不如利益自律有效。中国传统官僚们更善于“讲道德”,其实大多数情况是“武官贪财又怕死,文官贪财不要命”。在后世华夏社会,自然科学技术没得好好发展,但其发展出的愚民技术与欺下瞒上技术当之无愧全球一流。

三、英国与欧洲其它国家比较:

  1 十六世纪的英格兰人,除了提高造船造炮技术水平,别无其它发展机会。提高造船造炮技术水平促进了数学、物理学、机械学发展。
  
  由于十四十五世纪欧洲冶炼技术、铸造技术的发展,板甲普遍用于战场,英格兰长弓手在十六世纪失去优势。以下,我们比较两场战役。
  (1)1298年Falkirk战役
  参战双方,苏格兰军队指挥官为William Wallace, 兵力为500骑兵,8000长矛手和1500弓箭手。英格兰军队指挥官为King Edward I,兵力为2250骑兵(重骑兵和100骑马十字弓手),5500长弓手,7000长矛手和400十字弓手。长弓的主要目标是苏格兰长矛手,装备12-14英尺的长矛,排成密集方阵(Schiltrons)。除极少数装备锁子甲以外,其它都只有简陋的护甲,甚至没有护甲,防御力非常低。长弓的战果卓著,在长弓的打击下,苏格兰长矛手损失惨重,“They fell like blossoms in an orchard when the fruit has ripened”(这句话我不知道怎么翻译了)。最终,严密的苏格兰长矛方阵被射的千疮百孔并在英军骑兵的打击下崩溃。
  (2)1513年的Flodden战役
  苏格兰国王James指挥的苏格兰军队大约有30000-40000兵力,主力是按照欧洲标准武装起来的长枪方阵,跟欧洲大陆同期的其他军队一样以火枪手为主要射击部队。英格兰国王Surry的军队主力则是英格兰传统的长戟-长弓组合,即Bill and Bow。在这场战役中,过去让苏格兰人吃尽苦头的长弓再也起不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苏格兰长枪手们身披重甲“most assuredly harnessed”并且“abode the most dangerous shot of arrows, which sore them annoyed, but yet except it hit them in some bare place, did them no harm”。(除了在一些裸露或者装甲比较薄的位置,基本上都不造成伤害)战役结束后第十天,Bishop Ruthal也写道“They were so well cased in armor that the arrows did them no harm”。(他们全身包裹的装甲让我们的弓箭不再起作用)。
  
  “英法百年战争”后,失去军事优势的英格兰无法在法国大陆开拓疆土获取利益,无法与西班牙、葡萄牙争夺富庶的殖民地,甚至无法令苏格兰小兄弟听话。亦无力与商业经验丰富的威尼斯人、尼德兰人争夺贸易利润。眼看着邻居们纷纷先富起来,苦闷的英格兰人只好通过走私贸易,海盗打劫赚点钱。当时,包括英国王室在内的英格兰人各阶层人士,都支持不黑到英格兰人自己头上的黑道生意。走私、海盗都需要船跑得快,炮打得远,否则老本都得赔光了。因此全国干部群众万众一心提高造船造炮技术水平。这些技术需要数学、物理学、机械学做支持。
  1588年英西大海战的胜利坚定了英格兰走“发展数学、物理学、机械学,提高造船造炮技术水平,走私抢劫勤劳制富”路线的决心。在这个路线作用下,英格兰在数学、物理学、机械学领域相对其它欧洲国家,优势越来越大。数学、物理学、机械学的优势,又使得英格兰能获得造船造炮技术优势以外的种种技术优势。其中之一的优势是纺织技术优势,于是出现了圈地运动。圈地运动为英国大工业生产提供了充沛的剩余人力。
  对圈地运动的普遍说法是“由于养羊很赚钱,英国出现了圈地运动”。这种说法缺乏前后具体联系。当时赚钱的生意多了,“黑三角”贸易也很赚钱,为什么那些英国地主们选择养羊?为什么其它国家不广泛选择养羊,为什么北美殖民地不广泛选择养羊?关键是技术优势带来的区域农业优势。

2 黑道生意促成的自然和平演变。
  
  对于十七世纪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来说,尽管经历英西海战失败,但并非对英格兰海盗束手无策。1590年、1591年、1597年英格兰海盗在亚速尔群岛遭到三次重大打击。一直受到海盗打劫,但掠夺、榨取其殖民地的好处仍超过发展科技的好处。
  威尼斯、荷兰太小,十六、十七世纪其整个社会都奉行世俗的商业文化,缺乏基础科学研究氛围。
  等到这些国家在十八世纪开始普遍意识到发展科技的作用,已经比英国差得很远了。
  
  但法、普、瑞、俄、波也重视科技发展,并且也取得了许多成就。尤其是法国,出现了笛卡儿、莱布尼茨、拉普拉斯一批世界级科学家。为什么法国没原生工业革命?
  
  我们先了解“s0302”介绍的情况: 
  (1)18世纪30年代,C.唐森德子爵(1674~1738)把三叶草和芜菁引入大田,改三轮制为四轮制,开始农业革命。农业家R.贝克韦尔 (1725~1795)培养出“新莱斯特羊”,开改良牲畜之风。农业革命后意味着单位土地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
  (2)1850年左右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后,总人口2750万,还有25%的农业人口,就是说农业人口还有688万,城镇人口2062万。
  (3)法国人口到1850年只有3560万,比1500年增加2.23倍。要是英国人口也只增加同样比例的话,那么英国人口到1850年只有890万,等于只有200万可供转移的自由人口,只是实际上的1/10,意味着科技创新人员也只有实际的1/10,涌现瓦特等发明家的概率也只有1/10。工业革命不可能发生在英国。
  人口是硬性标准,不服不行。我们进一步想:为什么法国,作为一个农业用地远大于英国的国家,没有推行C.唐森德子爵发明的农业技术,而发生农业革命?这需要在农业技术之外,找原因。
  
  以下我们比较十八世纪英法社会的异同:
  法国:
  (1)工业革命前,法国土地归谁所有?法国封建贵族。
  (2)法国农业剩余人口成为什么人?工人。
  (3)法国工人当时是为谁创造财富?法国资本家。
  (4)当时,法国资本家与法国封建贵族是什么关系?是其利益最大威胁者。
  (5)法国土地所有者也是人,会愿意增进其利益最大威胁者的力量?不会。
  英国:
  (1)工业革命前,英国土地归谁所有?英国封建贵族及平民地主。
  (2)英国农业剩余人口成为什么人?工人。
  (3)英国工人当时是为谁创造财富?英国资本家。
  (4)当时,英国资本家与英国封建贵族与平民地主是什么关系?是利益伙伴。
  (5)英国土地所有者也是人,会愿意增进其利益伙伴的力量吗?会。
  
  为什么英国资本家是英国封建贵族的利益最大协助者?
  这需要考察英国资本家的具体来源。

英国资本家的具体来源:
  (1 )海盗
  伊利莎白一世。怂恿所有的英国男人都去当海盗,抢劫西班牙的船只,并制订了许多鼓励措施。然后通过女王来洗钱,把这些赃款纳为己用。当外国人找上门来寻仇时,女王则从容地告诉他们:“我根本不认识那些海盗,如果他们抢劫了你,你应该去找他们。"
  (2) 封建贵族
  英国封建贵族是海盗的主要投资人。伊利莎白一世自己就是海盗的最大投资人。
  (3) 最具商业竞争优势的工匠师傅。
  随着工业技术提高,越来越多机器代替原有的手工劳动,这种情况下,只有最具商业竞争优势的作坊,才能存在。对此,马恩已做出过介绍。
  
  作为劳方的平民海盗,与作为资方的封建贵族, 积极合作所取得的利益,远大于阶级斗争所取得的利益,于是在共同的巨大经济利益下,出现了阶级合作。1588年美西战争时,平民出身的英国海盗巨头弗朗西斯•德克雷,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美德,接受英国海军领导,英勇作战。所谓国家利益,就是“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当时英国的国家利益,与弗朗西斯•德克雷的个人利益,以及与弗朗西斯•德克雷平民海盗兄弟们的个人利益,是一致的。为英国作战,就是为自己作战。
  何况,英国海盗头目,有不少自己同时也是封建贵族。
  海盗生意需要武器、装备、给养,封建贵族与平民都希望有最好的武器、装备、给养,以便实现个人的最大利益。所以最具商业竞争优势的工匠师傅得到来自贵族、平民两方面的支持。有利技术进步的科学家,也跟着沾光,能凭借真本领取得丰厚的经济利益与较高的政治地位,而无论其出身。贫下中农出身的牛顿,不仅是大学教授,也是英国制币总监,英国议会议员,富豪。
  
  以下,我们看一段,对牛顿的介绍:
  当时,封建社会的英国等级制度很严重,中小学里学习好的学生,可以歧视学习差的同学。有一次课间游戏,大家正玩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借故踢了牛顿一脚,并骂他笨蛋。牛顿的心灵受到这种刺激,愤怒极了。他想,我俩都是学生,我为什么受他的欺侮?我一定要超过他!从此,牛顿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早起晚睡,抓紧分秒、勤学勤思。 过刻苦钻研,牛顿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不久就超过了曾欺侮过他的那个同学,名列班级前茅。
  此处“等级”,是按“学习成绩好坏”划分的,不是按阶级出身划分的。已经不是封建等级。
  
  海盗生意促成了英国旧阶级的阶级合作。到瓦特出生的十八世纪,英国已经自然完成了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和平演变”。那时,所谓的英国封建贵族与资本家的矛盾,不是封建社会中贵族与平民的矛盾,而是地产主、农业资本家与工业资本家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同领域资方的矛盾。这种资本主义资方与资方的矛盾,用资产阶级民主足以和平处理。当瓦特与英国大学教授们在研究如何造出更好的机器时,法国资产阶级与法国知识分子们还在研究如何团结工人,推翻封建压迫呢,而小拿破仑,当时还在学校里忍受着出身更高贵、更富有的同学们的歧视。
  
  我们看看1688~1689年,所谓“英国资产阶级光荣革命”,其实是怎么回事:
  詹姆斯和他的儿子都是独裁者,在大不列颠不得民心,当然,主要不是下层劳动人民,而是那些有军事实力的贵族庄园主,他们向贵族们收取苛捐杂税,破坏了宪法,所以贵族们起义了,当然,无论什么战争,死掉的永远是下层阶级。
  假如这就叫“革命”,华夏后世的改朝换代、宫廷政变都能被称为革命了。革命,是指“试图建立新的阶级关系的造反”。英国一直在“和平演变”,哪里有资产阶级革命的社会基础?“光荣革命”最多只能算含有资产阶级革命内容,因为客观上打击了天主教势力。

3、个人生活自由
  
  神圣存在是客观存在,但“被人所认为的”神圣存在背后,常常是现实的、世俗的利益。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假如我们把性交、非性交身体接触、男女爱慕之情统归为广义的“性”,“性”是人的重大本能需求。“富有性魅力的人”是一种社会稀缺资源。如何分配这笔稀缺社会资源,与如何分配劳动产品一样,都会对社会的变化方向产生重大影响。
  
  在伊利莎白一世时代,性资源分配规则,都是通过基督教伦理灌输给大众的。当时大致有三种性资源分配规则:
  (1)罗马天主教伦理:贵族只与贵族通婚,贵族与平民之间恋爱、结婚,被认为不道德的。制度内唯一不同阶层的性交流,是男性领主占有平民女性的初夜。这套伦理与父系封建农耕社会相适应,对封建贵族男性们有利,曾获得他们坚决支持。但这无益工商业发展。
  (2)加尔文新教伦理:严禁婚前性交,婚外性交,婚前自由平等选择。在这套伦理下,夫妻双方对于对方,是唯一能提供性交的性资源。唯一的,因此是最好的。这强化了家庭的稳定性,符合瑞士那种小资本家族工商业的要求。符合了要求就会发展,发展了就能获取到现实的财富。在现实的财富诱因下,加尔文新教伦理在瑞士确立。
  顺便谈一下,尽管中国不是基督教国家,但现代中国的主流性伦理,与加尔文新教伦理一致。这是中国后世封建伦理崩溃后,同样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近代中国中小资本家与中国中农、贫农们达成的共识。
  (3)英国圣工会新教伦理。同样打破了婚姻、恋爱的封建阶级壁垒,并且对婚前性交、婚外性交,采取宽厚的态度。对婚前性交、婚外性交,采取宽厚的态度,不适合小资本家族工商业,但适合海盗舰队、贩奴贸易、造军舰、造火炮这些大资本发展。
  
  伊利莎白一世当政之初,就把英国圣工会新教宣布为国教,自己担任教主,推行个人生活自由伦理。这大大促进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发展。
  我们看一下当时的英国情况:
  伊利莎白一世终身未嫁,被称为“童贞女王”。这位“童贞女王”拥有众多的,不分出身的,优秀的“裙下之臣”,以及更多的,感情暧昧的男友。包括三大海盗首领、贩奴舰队司令、海军将领、财政专家、情报首脑。同时,那些“裙下之臣”、感情暧昧的男友有拥有众多的不分不分出身的情人......。逐层推广。结果造成两个结果:
  (1)无论阶级出身,优秀分子们凭借对英国各阶层人士的贡献,不仅都能在制度内获取到财富、荣誉,还能在制度内获取到稀缺性资源。这样,就消除了阶级壁垒,消除了平民优秀分子们阶级斗争的动机,促成封建贵族阶级与新兴资产阶级的融合。
  (2)使得英国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能通过婚姻恋爱关系得到调节,而不至于激化。试想:海军与海盗发生了摩擦,一位海盗骨干建议海盗首领造反。海盗首领可能会说:“那不好吧,我昨晚还与某某海军上将的表妹亲嘴呢,一旦与海军翻脸,她就不愿意与我亲嘴了。失去了心上人的爱,我指挥就发挥不好”。另一位海盗骨干可能会说:“千万别开战!我妹妹半年前刚嫁给某某领主的侄子,某某领主的外甥正在海军服役。我们两家人正在讨论合资建更大的造船厂呢”。这样,矛盾很难激化。情人间喃喃细语,联姻家族内部协商,比正式谈判,更有利解决矛盾。
  
  伊利莎白一世以身做则,树立符合当时英国发展的正气,未必是深谋远虑、理性的选择。对此有不同的研究成果,大致几个方面:
  (1)伊利莎白一世本身情欲旺盛。为了展现性魅力,“童贞女王”可以一天换十几套时装。这对于维护、扩充其权力来说,没有必要,甚至有害其尊严。
  (2)伊利莎白一世是再婚子女,按罗马天主教教义,曾被长期歧视。歧视造成逆反。
  (3)伊利莎白一世早年缺乏正常的亲情。相依为命的弟弟,后来又在宫廷斗争被人毒死了。潜意识中一直渴望亲情、寻找弟弟。但原有的贵族情人们不能充分亲情渴望,生龙活虎的平民海盗首领们,唤起了她对活蹦乱跳快乐童年弟弟的回忆。但每一位情人,都不能充分满足其心灵的渴望,因此,伊利莎白一世只能追求综合效果。

4、秘密组织的选择
  由于这个问题,本人没有充分核实,只做简要介绍。
  西洋一直存在一个古老的秘密组织。这个组织掌握了一些古希腊、古埃及、古苏美尔,甚至“ 远古圣世”文化成果。这个组织在伊利莎白一世当政之前,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他们明白,南美的古文化比南美的黄金更有价值,曾试图与西班牙王室达成交易,以资金、科技、情报换取开发南美的特权。但协议未达成,转而支持英国。

四、我们通过瓦特简历,比较当时英国社会条件与中国社会条件。
  
  1 瓦特1736年1月19日生于英国格拉斯哥。
  --------------------------------
  当时,英国已经坚持两百多年科技立国路线,积累了大量科技成果,正在科技大道上前进。
  
  2 童年时代的瓦特曾在文法学校念过书,然而没有受过系统教育。
  ---------------------------------
  要是在后世中国,瓦特完蛋了,没有受过儒家系统教育的人永远是小民。
  
  3 瓦特在父亲做工的工厂里学到许多机械制造知识,以后他到伦敦的一家钟表店当学徒。
  ----------------------------------
  有这种经历的工匠在中国很多。
  
  4 1763年瓦特到格拉斯大学工作,修理教学仪器。在大学里他经常和教授讨论理论和技术问题。
  -----------------------------------
  同样被称做知识分子,英国资本主义的教授们可以与真有料的任何人讨论理论和技术问题,无论对方是国王还是工人,而中国儒家的大人们可以写《金瓶梅》那样的淫书,但绝不可以研究小民的“淫技奇巧”。其实中国儒家的大人们根本没能力研究科学。科学的基础是逻辑精神与实证精神。儒家思想本是西周时的幼儿、儿童启蒙教育内容,对幼儿、儿童,强化化逻辑与实证是不合适的。
  
  5 1781年瓦特制造了从两边推动活塞的双动蒸汽机。1785年,他也因蒸汽机改进的重大贡献,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
  ----------------------------------------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与中国国子监监生一样,是国家最高学术代表。按儒家伦理衡量:让钻研淫技奇巧的小民代表国家最高学术是蛮夷没文化的表现,英国人愚昧就算了,假如在中国发生,那就是可忍,孰不可忍。
  
  顺便讲下:辜鸿铭博士在新文化运动时,曾教导北大学子们:“我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的辫子是无形的”。假如,建国初期,当时中国知识分子们是培根、牛顿、瓦特那些人,而没有那么多自以为是的幼儿,毛主席是不用“反右”的。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